强党建 树先锋 重“造血”
曹村镇红色党建示范带撬动产业发展
■记者 金汝 通讯员 沈超凡
走进曹村镇,一幅山水田园画卷徐徐展开:天井垟河缓缓流淌,与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门庭花香相映衬,和村民中心、文化礼堂等相呼应;漫步村中,随处可见党建特色、红色元素……
一条党建示范带串起一组风光,一条党建示范带引领一方发展。曹村镇党委书记王心海说,曹村围绕市委市政府“全域景观化”战略部署,以“诗画田园”党建示范带建设为主载体,带动绿色经济带和彩色景观带,致力于将曹村打造为乡村振兴的高地、浙南闽北具有影响力的美丽乡村复合体。
一村一品 凸显特色 党建示范带串起“红色风景”
去年12月5日,温州市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互学互比”来到曹村镇东岙村,查看示范点建设情况。传统庭院式建筑风格的村民中心、瑞安首个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等处处彰显着“党建元素”,80亩莲花池、进士文化馆等景致则展现着这座美丽乡村的发展新貌,赢得众人连声称赞。
从去年9月初动工建设,到12月初完工,仅仅用时3个月时间,该村村民中心就从昔日3间3层楼“变身”为2幢庭院式新房。据悉,这里不再设置村干部独立办公室,而是将全部村干部沉到一线办公,实现大厅式服务、窗口式办公。
东岙村的显著变化,折射出曹村镇以党建示范带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进而释放发展势能的决心和实践。
事业兴,源于人心聚,基于党建强。曹村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与田园风光相辉映,为“诗画田园”党建示范带勾勒出绚烂的底色,让全域景观图景更多彩。
“诗画田园”党建示范带全长10公里,覆盖9个行政村、2个“两新”党组织,辐射全镇,形成一条从钱马线到江曹线的红色“示范带”、“绿色”经济带、“彩色”景观带。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党建示范带建设过程中,曹村推进串点成线、连片提升,进一步挖掘各个村庄的特色元素、党建亮点,形成一村一品:围绕“党建+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东岙”党建示范点,并建成全市首个以主题党日活动为主题打造的红色阵地,真正实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围绕“党建+民族团结”,打造“团结丁凤”党建示范点;围绕“党建+平安建设”,打造“平安大板桥”党建示范点;围绕“党建+大拆大整”,打造宋岙村组织整顿转化示范点;围绕“党建+南拳主题”,打造许岙马坦门南拳文化特色示范点;围绕“党建+历史传承”,打造碗窑村瓯窑文化党建示范点,围绕“党建+红色革命”,打造南岙村革命烈士纪念馆主题示范点……同时,该镇还突出“党建+进士文化”,打造集镇片儒学文化综合体;突出“党建+产业发展”,打造天井垟高效农业发展带。
镇组织委员徐慧敏介绍,该镇以党建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开展了以村民中心规范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红色阵地“提升行动”,党建示范带覆盖的村民中心要求按照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打造,沿线村居全面推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把村干部办公室全部改为功能室,实现集中办事,窗口服务。
截至目前,该镇新建东岙、丁凤2个村办公楼,大板桥等9个村完成村民中心重新装修,累计投资达800万元,3天时间解决丁凤、女岙、东岙三村办公楼重建指标问题,7天时间完成办公楼拆除、土地平整测量等前期工作,目前东岙、丁凤等村的办公楼已结顶。
红色引擎 聚力引领 党建示范带释放发展新势能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域景观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正是曹村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强有力的回应。
该镇坚持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依托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田园风光、耕读文化等特色优势,同步谋划全域景观化、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着力构建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工作格局,致力于将曹村镇打造成我市乡村振兴的高地,建设在浙南闽北具有影响力、知名度的美丽乡村复合体,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村民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上来。
曹村全域景观化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用时6年,2017年全面铺开,2018年初显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镇科学编制《曹村镇总体规划》《全域景观概念性规划》等“1+6”规划方案,同时制定出六年行动计划,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确保实现“一个区域、一体规划、一张蓝图、一干到底”。截至目前,全域景观化Ⅰ期六大工程已陆续竣工,Ⅱ期工程已着手招标前期准备工作。
该镇以党建引领激活村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选优配强农村领头雁,将壮大村集体经济列入村主职干部专项考核,村主职干部全部签订创业责任书,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龙头”。辖区18个村依托各片村居实际和特色,通过盘活资源、股份富村、抱团发展、项目强村等方法,念好致富经,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
如底片依托其优美的山水风光和建筑特色,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集镇片依托原农贸市场、集镇商铺等,重点谋划农房集聚类项目和物业管理,6村入股农贸市场分红获利;许岙片挖掘南拳文化、进士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重点做足文化创意文章,探索文化产业类项目;甲峰片强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引领,结合天井垟综合治理,打造集民宿、农产品销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经济带,打响东岙索面、丁凤杨梅、宋岙莲子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田园综合体特色是“田园”,关键在“综合”:农业生产是基础,休闲旅游产业依附于农业,呈现田园特色。
记者了解到,东岙村念好“民俗旅游+农产销售”两本经,目前已经完成“党建”民宿建设,不仅将作为村里的创收项目,还将成为红色驿站,每年7月向全市老党员、优秀党员免费开放。下一步,该村还将打响索面特色品牌,做好“荷花经济”升级,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村集体经济。
而丁凤村通过开发特色农产品,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下一步将利用新建的村民中心,建设农产品展销中心,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内外兼修 互动多赢 激活红色力量打造曹村“铁军”
大板桥河长约800米,上游分布着民房。过去由于河泥淤积,水质不尽如人意。去年经过清淤,水质发生显著变化。为了保持整治成果,该村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参与治水。
村党支部书记曾大陆介绍,大板桥河周边环境日常保洁由镇里负责,在此基础上,平时村里还经常组织党员干部清扫垃圾,引导村民爱护环境卫生,确保河岸清洁、村容村貌整洁,“河道景观变美了,来垂钓的人越来越多”。
该镇确保党建示范带建设内外兼修,既要阵地示范,更要班子示范、运行示范、党员示范,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村庄美化、经济发展互动多赢。
为此,曹村镇实施将党建示范带建设与全域景观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培育打造一批既“红”又“美”的典型示范村,党建引领带动发展作用不断凸显,基层全面夯实。
该镇率温州之先,将美丽乡村建设的业主由村集体变为镇政府,并以EPC方式投建,确保工程质效双收。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曹村对18个村采取竞争性政策,只要达到违章建筑拆除完毕、实施垃圾分类、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民间公益资金参与4个条件,就可优先考虑上马美丽乡村建设。”王心海说,通过设置前置条件,充分调动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干劲,进而动员全民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去年以来,该镇以“六镇联创”为抓手,围绕“五水共治”、“大拆大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创建省级卫生镇等重点工作,与相关责任村党支部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由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抓各项工作政策处理等问题,高质量、快速度地完成天井垟综合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等重点建设工程政策处理工作,城镇品质日益优化。
去年,该镇完成河道疏浚清淤12.16万平方米,实现23个小微水体消劣目标,12个村的管网工程和3个终端通过了市级复验收;坚持“防、控、拆”相结合,拆除违章建筑4.1万平方米,顺利通过验收;特别是在创建省级卫生镇工作中,党员群众齐上阵,2个月时间内实现了城镇环境面貌大改善,顺利通过技术评估。
持续优化的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硬件”变化,还有看不见的乡风民俗和投资环境。王心海介绍,无论是天井垟河道景观建设工程,还是“4村1线”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武林路综合整治工程,都能做到无障碍施工,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这个现象背后体现的是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村干部的凝聚力”。
经济转型、投资氛围持续优化、环境卫生持续改善拉动社会投资。全面提升“天井垟”核心品牌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多个围绕“天井垟”建设的项目,如富春山居养老养生项目、上都村田园综合体开发、梅龙溪风景旅游开发、丁凤村民俗民宿游等,都已形成初步方案,已经吸引了许多社会资本的青睐。在前几日召开的云江科创大会上,已成功与两家国企签订了特色田园小城镇开发建设框架协议,今年上半年全力以赴促成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