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榕树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竹、臂搁与笔筒

    青竹、臂搁与笔筒

    ■林新荣

    从小长在乡野,房前屋后栽满了竹子,我喜欢它长年不变的翠绿。记得老家的屋后就有竹数丛。夏天到了,我常常跑到竹丛间,不是去捉迷藏,而是寻竹笋。有一则谜语说得好:“勿声勿响,泥下钻啊上。”那竹笋特别好吃,叫马蹄笋。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别的笋不吃,要吃就吃马蹄笋。

    前年,老家拆建,我打算在屋后面栽一些竹,终因后面余地太少怕挡光线,放弃了。屋前倒有一些地,但妻说,栽前面风水不好,你看谁家前面有栽竹子的?呜呼哀哉!

    因为喜欢竹子,附带也喜欢一些竹制品。现在家里收藏有几个臂搁,皆得之网络——臂搁是文房器玩,是文人作画写字时不能或不想悬笔时,用于支撑腕臂的,起省力作用。你看,古人多会玩。当时我还不识它,只是看了感到特别喜欢,“合披生崇阴,激流得静相”,这是上面手刻的字。刻得相当细致,落款何绍基。当然,谁都知道,这肯定是仿何绍基的书法,但它的神韵,它的包浆,它的色泽,告诉我,这是难得的竹刻品。不犹豫,既然喜欢,就一路追拍,最终抱得竹儿归。

    我国竹子品类众多,名贵的有:湘妃竹、墨竹、白粉竹、金镶碧嵌竹……这个方竹笔筒也发现于网络上,一看就喜欢上了。当时拍卖竞争很激烈,一共是5个人,大家一环扣一环,谁都不相让。好在我志在必得,咬牙坚持,就好像郑板桥一首诗里写的“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拍卖的过程真的是感觉肉疼的过程,但当东西寄到后,我的心情却是相当愉悦的。笔筒上面也刻有“追摹古人得真趣,别出新意成一家”。刻工、包浆、神韵俱佳。这个方竹笔筒卖家谓之民国,一个朋友说,这是仿民国做旧的,替我惋惜。我倒是无所谓,现在藏家多,真品少,再说世上哪有那么多真品!?其实,普通老百姓买的就是一个喜欢,珍品、极品又怎么买得到,买得起?寄到后,捧手抚摩感觉非常好,这就值了!我还买了一个毛竹笔筒,上面刻了17只鹤、3株大松树,画面繁复,吉祥,充满生机,寓意也好;但明显为机刻,不是手工。但这个笔筒还有一个出彩的地方,它的两头均包着檀木,因毛竹皆非正圆形,所以做工相当精致,我也很喜欢。

    文友王键的书房曰西庐。窗外,植有竹数株。那是选坚与我3人驾车到福泉山上挖来的,这竹民间叫“岩坦竹”,杆细,枝小,个不高,非常适合家栽。宋诗人杨万里有诗云:“冉冉东南美,托根那在兹。凤凰不可待,岁月方屡移。非复山林意,空余霜霰姿。清风有时至,独与幽人期。”夏风习习之夜,卧听竹枝沙沙,那是怎样的诗情。他现在已经栽种成功,我想,我也要在我的顶楼,观云阁外植竹数株,以了夙愿!梁诗人刘孝先云:“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古人认为竹,骨清神洁,清秀洒脱,飘逸超群,把竹子拔高到精神高度。我等只是附庸风雅,但生活把我们逼到了犄角旮旯,所谓的“附庸风雅”,已经是我们呼吸的出口。

    无事常把玩,一日当二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财富榜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榕树谭
   第00007版:金周刊
   第00008版:金周刊
青竹、臂搁与笔筒
普吉初体验
又见露天电影
换位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06 青竹、臂搁与笔筒 2018-1-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