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洗、电镀园区等建设有序推进,创新治理胶鞋业……
打出行业整治组合拳
推动企业绿色“转身”
■记者 张洵煜
部分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环保效益。如何让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企业和政府需正视的课题。去年,市环保局以行业整治为切入点,加强废水废气治理,“治”出不少亮点动作。
去年,我市开展金属表面处理和铸造行业整治,已关停淘汰107家、规范提升61家、搬迁集聚22家。塘下2个电泳集聚点投产使用,酸洗专业园区和电镀二期铝氧化、发黑园区建设正有序推进。同时我市逐步开展换向器、烂模、小印花、涂装、工艺品、眼镜等区域性特色行业整治工作。
民生改善在行动
RUI BAO
塘下50家酸洗企业
兼并成一家公司
据了解,全市有100多家酸洗企业,其中塘下占了大头,不少塘下酸洗企业、小作坊等存在超标排放问题。对此,市环保局牵头将塘下50家酸洗企业兼并,组建成一家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治污,实现布局集聚化、生产清洁化。
“一个园区就是一家公司,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减少成本,生产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对于政府来说,企业竞争更有序,管理难度降低,让监管不再变成打‘游击战’。”市环保局污防科负责人说,届时还将引进自动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并将废水废气统一处置,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为企业打造坚实的环保绿色墙。
目前,塘下酸洗专业园区已完成规划、土地、环保等审批手续,工程进展顺利,现已基本完成桩基施工和垫层浇筑,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工。
塘下酸洗行业的整治是我市行业整治的缩影。据了解,2016年,我市金属表面处理行业有303家,包括酸洗、电镀行业等。自整治起,45家列为规范提升,22家集聚提升,158家集聚入园,78家淘汰关停。
以科研促治理
创新胶鞋业VOCs治理
同时,市环保局紧盯胶鞋行业,创新开展VOCs治理。据了解,我市胶鞋企业共100多家,多分布在仙降、云周等地,该行业产生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易污染空气。
“胶鞋行业治理技术要求高,投资大,治理难度较大。”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对此,市环保局对2016年VOCs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全国橡胶行业协会胶鞋分会、温州环科院等单位协手启动胶鞋行业VOCs排放现状及治理对策课题研究,力争尽快解决VOCs治理工作的技术难题。同时,我市还结合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办理,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制订计划分区域分阶段分类别,全面推进胶鞋业VOCs治理。结合企业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情况,评估治理效果,出台较为可行的治理技术方法指南。多次召开现场会,多方动员推进,带领企业去外地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最终完成了25家胶鞋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接下来,市环保局将继续开展整治,并带着“放大镜”,进一步细化治理胶鞋行业其他工序产生的污染。
开展餐饮业整治
助力剿劣行动
去年,我市剿劣行动掀起热潮,借此东风,市环保局联合多部门,开展餐饮业整治,让瑞城的水更干净清澈。该局通过调研制定出台《瑞安市省市控水质站位及温瑞塘河(环城河)区域餐饮业整治实施方案》,联合全市各镇街重点在温瑞塘河、环城河、劣V类水站位沿线区域开展餐饮业整治。经过努力,全市对1082家餐饮企业开展了整治,全部落实了污水处理设施,其中745家落实了油烟处理设施,632家落实了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对3家污染严重影响恶劣的餐饮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
另外,该局制定出台《瑞安市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方案》,以“晴天无排水,雨天无混排”为目标,坚持部门纵向、镇街横向联动排查。我市共排查排污口10045个,其中列为封堵排污口7442个、列为整改排污口2603个,目前均已封堵或整改到位。同时,该局创新推出企业双色标识,实现雨污分流。“以前,许多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雨水口,造成污染,通过双色标识,有效阻止污水排入河道。”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