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花灯夜
■惊鱼
还小的时候,每到元宵,总是听人说,走,曹村看花灯去。
我家离曹村也不算很远,十来公里的路,但总是没人带我过去,只好站在家门前,眼巴眼望地看着门前一群一群的人去往曹村方向。曹村的花灯,就这样一直亮在我的幼稚想象里——满街的花,花上点着灯……
又是一年元宵至。
今年曹村的灯会,一如往年的热闹,街道上、学校的操场中、河面上都已经摆满了花灯——十二生肖、八仙过海、五爪金龙……各色各样的花灯。往来熙攘的人群,不时爆出些欢声。小贩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在路旁摆满了各种小吃和小玩意儿,吆喝着招揽顾客。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但妻子与小儿却是兴奋异常。
5岁的小儿被我牵着,高兴得一蹦一跳,咿呀咿呀地背着:“去年元月席(时),花细(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席(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西(湿)……春衫袖!爸爸,我念得对不对?”
“对对对,真棒,奖励你一个小礼物。”
妻子带小儿去小摊上挑了个戴在头上的会发亮牛角,小儿乐开了花,一个劲地学老牛哞哞地叫着。我夸了他几声,便把目光投向人群。妻子见我心不在焉的样子,微微一笑说,还没忘呢?我讪笑着说,惊鸿一瞥的过客而已。
那是七八年前的元宵夜,我独自晃荡到曹村,逛进神往已久的灯会。灯市的繁闹,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我也算是圆了个幼时的小心愿。四处逛了许久,我驻足在灯谜前,还没猜几个,就被难住了“秋水共长天一色——打一个字”。谜面虽雅,却让我毫无头绪,许久没有猜出,愣愣地站了许久。
“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睛。”耳畔传来一温婉的声音。
我有些诧异,转头看去,一袭白衣亭亭玉立。
“怎么解?”
“望幸眸凝秋水,倚愁眉簇青山。眉是青山,目为秋水。”她淡然答道:“长天又称青天,长天一色自然就是青字。”
仅此一言,给我的惊艳已是尤胜花灯,于是结伴赏了一路的灯,聊了一路的历史典故与诗词歌赋。临别时,她赠了我一句——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青涩的我竟害羞得说不出话来,连姓名也都忘记探问。
初见花灯初见人,本该美好却因为错过而满怀遗憾。
次年元宵,我满怀期望,逛了一圈又一圈,却是只见去年灯,不见去年人。
或许人亦与灯似,初见尤为惊艳吧。相忘于江湖也未尝不是好事,至少直到此刻,画面还是定格在最初那份单纯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