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温州老百姓“大水缸”
我市整治赵山渡水库保护区内违规农家乐
本报讯(记者 张洵煜)昨日,在高楼镇石溪村,记者来到与赵山渡水库一级保护区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原“石溪农家乐”,该地块上的违章建筑已全部拆除完毕,仅剩一些建筑垃圾残余。去年7月,该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乐被认定为违章建筑,在高楼镇与执法、环保、市监等相关部门的联合下被拆除了。
去年7月,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在我市督察时发现,赵山渡水库一级保护区内还有6家农家乐存在。接到反馈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率环保、执法等多部门多次实地督办,立行立改,严肃问责追责。
据了解,赵山渡水库始建于1997年,承担着温州市区、平阳、苍南、文成等地500万人生活和生产供水重任,也是我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可以说是温州老百姓的“大水缸”,安全的水源水质关系到温州地区所有百姓的切身利益。督查发现,6处农家乐都位于赵山渡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允许建有排污口项目。
“农家乐产生的污染源对赵山渡水库水质存在污染隐患。”市珊溪水利枢纽水源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黄智勇说,去年7月上旬,我市多次对赵山渡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农家乐开展集中整治,半个月内将6家农家乐全部关停。去年8月起,为防止已关停农家乐出现死灰复燃现象,我市成立由高楼镇、市环保局、农办、市监局、库区办、水利局等单位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全面清理农家乐所有餐饮用具、设备、桌椅等,确保彻底关停,并每日开展两次以上巡查,严防反弹现象。
有堵有疏,农家乐关停后,从事经营的村民一下子没了收入。对此,高楼镇对原农家乐经营户和有意向发展农家乐的商户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就业指导,并出台相关帮扶政策,引导他们转产转业向水源保护区以外的空间发展。
“目前,库区内所有农家乐已彻底整治,高楼镇专门成立了库区巡逻队,配备巡逻艇,加大联合巡查力度,并制定镇、社区、村居三级网格化联动机制,严格控制保护区内与供水无关的新建项目和餐饮服务项目,严厉打击违反一级水源保护区法律的行为。”黄智勇说。另外,库区内设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全方位监测水质,确保水源地水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