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被送走的女儿
她的掌心有道一字纹
■记者 杨微微
1988年农历八月十九,阳历9月29日,离国庆节还有两天,瑞安东山一户吴姓人家的第三个孩子在家里出生了。女婴白白净净,身上没有胎记,也没有一般婴儿出生时“皱巴巴”的样子。女婴的妈妈仔细看了一下孩子的手掌,掌心有一字纹(俗称断掌),与孩子的爸爸一样。没想到这一眼,成为他们多年来寻找女儿的一个重要线索。
日前,吴先生夫妻俩找到本报求助,希望记者帮忙寻找当年被送到瑞安福利院的女儿。“我们只想知道她生活得怎么样,即便孩子不愿相认,我们也能接受。”吴先生说,毕竟养父母的养育恩情比他们的付出要大得多。
女婴被人收养后
父母又后悔了
吴先生说,这个女儿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在当时属于“超生”。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他把孩子送到了瑞安福利院,并留下写有孩子出生时间的红纸和20元现金。
几年后,夫妻俩后悔了,这些年来一直在打听女儿的下落。吴先生说,他们曾到瑞安福利院打听消息,但是按照规定,福利院不能透露过多的消息,只表示孩子肯定已经被领养。
吴先生告诉记者,至今还记得孩子送到福利院时的场景。1988年9月30日21时许,孩子被送到福利院,当时她的贴身衣物是一件花衣服,是孩子妈妈自己做的,外面包裹着黄色的棉衣,写有孩子出生时间的红纸就放在襁褓内。“我记得那是一张四边撕得不是很平整的红纸,用普通的笔横着写了出生年月,可能没有写具体时辰。”吴先生说,当时希望福利院能给孩子找个好人家,还塞了20元钱在孩子身上。
这些年来,吴先生与妻子打听、找过几个女孩,但最终信息对不上。“曾经听说孩子被丽水的一个华侨抱走了,后来去找,又说孩子没有养大。”吴先生说,“我的几个孩子手掌都跟我一样,手掌上有道一字纹。这个女儿出生时两只手掌都有一字纹,不知道长大后会不会有变化。”
母亲已到温州采血
录入寻亲DNA数据库
记者向瑞安福利院求证。福利院工作人员介绍,1988年被福利院接收的孩子,取百家姓中的“秦”姓。这些孩子有的当年已经被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其余的几个孩子均已被领养。
“如果有孩子来寻找亲生父母,福利院都会有记录。但是从目前的档案来看,没有1988年出生的孩子来寻找亲生父母。”工作人员表示,档案属于个人隐私,只能本人查看。
“我们夫妻俩也知道,这些年没有养育她,养父母的恩情比我们重,不管孩子是否愿意相认,我们只想知道她在哪里,过得怎么样。”吴先生表示,多年来夫妻俩一直牵挂着这个女儿。
3月13日,吴先生和妻子林女士来到温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采血做DNA检测,加入到寻亲DNA数据库中。据介绍,该数据库目前已有500多名寻亲者的数据,林女士的数据将在7个工作日内出来,并与数据库中的寻亲者先行比对。
如果你是知情者,有吴先生女儿的线索,可以联系记者(13958892935),帮吴先生夫妻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