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生态牧场 喝着天然山泉
瑞安本地黄牛面临成长烦恼
“山里放养的牛,那个味道吃过就很难忘。但是知道我们生态养殖场的人还不多,市场接受度不是很高。”马驹骅介绍说,3岁以内的小黄牛肉质最嫩,现在刚好到时候可以出栏,市场售价是每公斤100元左右。记者了解到,菜市场的牛肉价格一般是每公斤80至90元,相比之下,本地黄牛肉价格稍高一点。
瑞安市牧牛人生态养殖场采用“销售、加工、养殖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为了保证黄牛肉的品质,全程使用温度控制在0-4℃的冷链车配送,并有独立的低温无菌操作间,进行宰杀后的雕油、排酸处理。据了解,现宰现卖的鲜牛肉一般没有经过降温处理,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并且会降低肉的品质和口感。经过排酸处理的牛肉不仅口感有所提升,而且能减少肉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避免微生物对肉品质量的污染。
市场对这种高品质黄牛肉的接受度如何呢?在今年2月举办的市农展会上,该养殖场提前试了试市场的“水温”。但是,马驹骅告诉记者,试水的结果不太理想,因为价格方面没有优势,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原因,市民对该场牛肉的品质没有足够认可度,最终销售情况不太理想。此前,该养殖场也曾跟一些家庭配餐平台合作,但由于客户需求量不稳定,无法展开深入合作。
为了让更多市民认识本地生态养殖黄牛肉,该养殖场还在万松山附近开了一家“牧牛人”体验店。“我们自产自销的黄牛肉来自正规渠道、养殖规范、卫生有保障,应该能满足大家挑剔的味觉。”马驹骅说。
未来,市牧牛人生态养殖场将开展线上线下平台合作的模式,拓展销售渠道,让本地高品质黄牛肉成为更多家庭的餐桌选择。
“田园牧歌”式的生态养牛
“现在市场上的牛肉品种繁多,不只有广东牛、云南牛等,还有很多是进口牛肉,但是本地黄牛肉却越来越少见了。”说起本地黄牛养殖现状,市牧牛人养殖场的负责人马驹骅有些感慨。因为黄牛的生长速度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成本,而且出肉率不高,利润低,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养殖,导致本地的养殖户十分稀少。
马驹骅告诉记者,目前其养殖场的黄牛存栏量是70至180头,主要采取生态放养的养殖方式,喝着山泉水在山里长大,肉质非常好。由于经常在山间行走,本地黄牛身上的瘦肉多肥肉少,肉质紧实,一头牛杀净后只有两三百斤的肉。而普通杂交改良品种的牛肉肉质偏松,出肉量可以达到八九百斤,高出本地黄牛4倍多。
在湖岭本地黄牛养殖生产业受到冲击时,为何仍要毅然决定开办黄牛养殖场?马驹骅说,传统畜牧业面临适应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过去低小散的生产模式要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转型,通过利用家乡的优质自然资源,建立有示范性作用的养殖基地,有助于推动本地黄牛养殖产业协同发展,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当然,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撑。2010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在此契机下,由温州市科技局、市科技局牵头,依托温州农科院动物所的技术保障,按现代化、集约化、循环化、环保型的要求对养殖场进行建设。2012年市牧牛人生态养殖场建成,总投资300多万元,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预计年最高出栏量800头,最高存栏量为200头,年产值将达900多万元。场内绿化面积达650平方米,建设休闲观光区200平方米,共有3间牛舍,并有隔离带、消毒池、消毒室、药房、办公室、管理房等设施。
除了最大限度地融入山水草木间的自然环境,打造“田园牧歌”式的纯自然生态养殖场,市牧牛人生态养殖场还把环保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跟小王子庄园签订协议,将牛粪用于园内的花木种植,实现生态化和循环利用。
体验式的“牧牛人”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