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平安清明 绿色殡葬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瑞安565座私坟
披上“生态绿衣”

    编前语:清明节是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近年来,丧事从简、生态绿色殡葬等观念越来越被市民所接受,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殡葬,本报今起推出瑞安“平安清明 绿色殡葬”系列报道。

    去年,瑞安565座私坟

    披上“生态绿衣”

    ■记者 金邦寅/文 王鹏洲/图

    阳春三月,地处潘岱街道盖竹村的乌岩山,桃花灼灼,绿意盎然,满目青绿中不时可见一树粉白探出头来,让人眼前一亮。从原来遍地密布的“椅子坟”,到眼前的生态墓与青山绿野融为一体,乌岩山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告别了“坟圈遍山”的历史。

    2017年,瑞安市殡管所全力讲好“私坟生态化改造”故事,深入排查“四边区域”(即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视线范围内未整治坟墓,建立温州、瑞安两级重点挂号督查点,得到了各乡镇、街道的积极响应。去年,我市“两路两侧”、“四边区域”视线范围内共完成生态化改造565座,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青山“白化”治理“答卷”。

    所谓“生态化改造”,从具体操作上讲,就是将坟圈(砖石水泥浇灌)去除,同时在坟背上覆盖土层,在保留墓碑、留有坟坦的基础上,对坟墓周围整体进行绿化,以达到恢复山体自然生态的标准。

    在盖竹村一处刚改造好的墓地前,记者看到,坟圈都已去除,上覆黄泥新土,土上种满了草皮,周边种上了柏树等,和周围的青山绿野融为一体。墓碑都完好地保留着,逝者的名字依然醒目可见,每块墓地还都留出了一些供后人祭祀的地方。

    据悉,一处私坟的生态化改造按不同程度投入约五六千元,由市财政统一补助每座2000元,剩余部分由各相关乡镇、街道承担。

    “去年,我周边不少亲戚朋友家的私坟纳入了改造范围,如今环境变美了,又不花大家一分钱。”该村64岁老人伍寿沅告诉记者,这样的改造,大家一般都能接受。

    去年,盖竹村共有64座私坟完成了生态化改造,周边后岸、山南、瑞湾、前岸等村也陆续开展了私坟生态化改造。去年仅潘岱街道便拆除了226座私坟,投入40多万元进行私坟生态改造。这也是瑞安对“四边区域”坟墓进行生态化改造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瑞安有20余万座私坟,数量巨大,治理难度大。为还绿于山,上世纪90年代,我市就率温州之先开始了对青山“白化”的治理工作。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采取的是“拆坟”为主的治理方式。但往往政府一拆完坟,村民就偷偷重新修建,甚至用上了更为坚固的材料。拆了修,修好了又来拆,如此反复,造成了国家财力的浪费,也影响到干群关系。

    “单纯的拆坟,治标不治本。近年来,我们在严禁新建、翻新私坟的基础上,优先对‘四边区域’的坟墓进行生态化改造,既保留了人们祭祀的空间,又最大限度地还山以绿。”市殡管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在生态保护和老百姓祭祀需求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自2012年起,我市率先组织力量对青山“白化”重点区域、敏感区域以及“两路两侧”、“ 四边区域”的私坟进行全面排摸,并对查到的坟墓按照“土坟化、植被化、小型化、景观化”的“四化”要求进行改造。

    2017年,我市还对坟墓比较集中、密集的重点地段,山体绿化效果较差的地段,结合绿化有利时节,开展坟山整体绿化工作,全市各地共植树3万余株,形成了有效的边片遮盖效果。

    由于改造没有增加群众负担,又兼顾了生态保护目标和对传统丧葬习俗的尊重,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全面推广。

    “2018年,我们将以全市‘大建大美’专项行动为契机,抓党员干部参与违建私坟的典型,巩固现有成果,同时加大疏导力度。”市殡管所副所长周宏宇表示,一方面要加大“禁新”工作力度,落实巡查、骨灰跟踪管理等工作,从源头上杜绝违规翻修、新建私坟行为。另一方面要巩固现有成果,以迁移、生态化改造为主要方式加快“四边区域”、“两路两侧”私坟整治进度,以加快公墓审批建设为突破口,助推安葬疏导机制,从而缓解治理压力,逐步有序的推进全市青山“白化”的全面治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云江廉潮
   第00005版:平安清明 绿色殡葬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财富榜·百姓事
   第00008版:学周刊
去年,瑞安565座私坟
披上“生态绿衣”
“平安清明绿色殡葬”
倡议书
瑞安日报 平安清明 绿色殡葬 00005 去年,瑞安565座私坟
披上“生态绿衣”
2018-3-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