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镇一中创新教育理念
3个“合格+”打造多元成才通道
■记者 欧苗苗 通讯员 邵淑媚
一带瑞城新雨后,杏花深处塘一中。
初春的一个午后,走进塘下镇第一中学,这是一所静谧、灵秀的校园,在这里有兢兢业业的老师,有朝气蓬勃的学生,有主动高效的课堂,还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3年细细打磨,一朝破茧成蝶,在“合格+特长”、“合格+可持续发展能力”、“合格+领导力”的培养理念下,学生们的行为习惯、个人素养、学习热情、精神面貌得到全方位提升。自信的笑容洋溢在学生脸上,美好的人生掌握在学生手中。
对于3个“合格+”培养理念,塘一中负责人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随着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严谨布局,高考选拔人才越趋多元化,学校应打造多元成才通道,让学生们自主选择,锻造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成就美好未来。”他说。
“合格+特长”
选定目标全力奔跑
在塘一中3年,很多家长会讶异孩子的转变,他们都成了眼前的阳光少年。而在老师们眼里,他们认为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要因材施教,学生都能成才。文化课弱的学生,其实践能力、探索欲望不比别人差。学校根据校情实际,为每个年级段的学生搭建了多种特色课程,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自己的兴趣、特长、志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模式。
在特长培养方面,学校捷报频传。在2017年11月的瑞安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运动健儿放弃课余时间努力训练,在比赛中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获得多个项目第一,摘得了团体第一的桂冠。
在温州市第16届运动会上,九年级学生木晨璨、罗成煊,2017届毕业生彭迎特、2016届毕业生黄赛漫喜获佳绩,其中彭迎特在14至15岁组男子铅球比赛中,以17.51米打破该年龄组16.11米的省纪录。
除了体育优秀生的培养,书法课、音乐陶笛课等课程也是塘一中为学生量身定制的特色课程,以此挖掘特长生。这些课程由瑞安知名的业内人士执教,让塘一中每一名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展示,每一个人的潜质都能得到发掘。在周末,学校还会开设公益心理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引导和发展。
“合格+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每位可培养的学生
培养每一位可以培养的学生,这是学校的初衷,也是学校的教学理念。对每一名可能有所提升的学生,教师们倾尽心力,帮助学生进步。于是,塘一中学生的人生方向也更加清晰了,同学们学习起来也更加自觉,更有劲头了。
在教学方面,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以“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为重点,围绕“严、 细、实、活”四字方针,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平时管理,注重“计划细化”、“课堂深化”、“作业优化”、“课后强化”。平时教学,向优生靠拢、向偏科和弱科生靠拢、向女生理科靠拢及向男生文科靠拢。学校老师凭着这份担当,对学生们负责到底,促成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而带来的却是不小的自信。
付出总会有收获。近几年塘下镇一中教学质量迅猛提升,各年级段期末成绩总分Z值列瑞安市初中学校前列,部分学科Z值排名已升至瑞安市第四、第五的位置。中考成绩不断提升,近几年共有10名学生被温州中学自主招生提前录取。2017年中考,该校学生瑞中上线人数39人,其中2人被温州中学录取,列同类学校的榜首。今年的九年级毕业班在上学期瑞安全市期末统考中成绩也很突出。
此外,德育教育一直是该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荣获“2017年度德育先进集体”和“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培育学生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该校办学又一新思路。该校开展系列化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自强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集体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
誓师远足强意志,信心百倍迎中考。3月25日,该校九年级举行了以“亲近自然,磨炼意志”为主题的中考誓师励志远足活动。徒步翻越大罗山,聆听励志讲座,召开誓师大会。在校行政领导、家长、民安公益救援队的全程陪护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庄重的仪式,美好的祝愿,铿锵的誓言,使全体九年级师生共同经历了一场理想与情感的洗礼,信心与斗志的激励。
“合格+领导力”
模拟领衔者彰显学生能力
学生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参与者。把校园还给学生,重点在于学生能做的放手让学生做,学生不能做的,教会他们做的方法。学校以学生会各部门为基础,开展摄影、剪纸、棋类、户外等各种社团活动,可与以往不一样的是,社团学生成了全程执行者和参与者。
去年金秋十月,九九话重阳,九(3)班团支部前往新坊老人公寓,八(3)班的7位团员走进康寿小区,分别开展慰问老人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秀传统美德。此次特别的慰问活动,从前期准备到活动组织,全程由团员们自己完成。
在敬老活动中,每个人都被老人们的慈祥和蔼所打动,有所感触。“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在团员们的心底扎根。
此外,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清明祭扫、禁毒教育等活动,并逐渐从由老师带领下完成转变为由社团学生自行组织;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也从开始的由老师主持,到现在由社团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主持前后各项程序;学校广播站的建设中,社团学生会自主根据栏目,积极寻找素材,独立完成节目播放,俨然是一个个小老师。
各种学校活动,老师不再亲力亲为,而是当起了观众,让社团学生自己参与,成为活动领衔者和参与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及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意识、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