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茶工人年年短缺,机械采茶效率高但有弊端
我市茶园面临“茶工荒”

    采茶工人年年短缺,机械采茶效率高但有弊端

    我市茶园面临“茶工荒”

    ■记者 林长凯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茶品牌建设,我市生产的茶叶在市场上的美誉度逐年提高,订单也越来越多。但采茶工紧缺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即便今年采茶工人的工资已达到每日200元,优秀的采茶工人还是很少。我市不少茶园,面临着大量用工缺口。

    在采茶工难招和采摘成本大幅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前些年我市一些茶园开始探索机械化采茶模式。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采茶环节推广机械化,还存在一定难度。

    采茶工年龄偏高

    人数越来越少

    4月初,在高楼镇地赖村的茶园里,一排排茶树正冒出新芽,然而与漫山的茶树相比,茶园里只有零星几名采茶工人在忙碌。“现在采茶工人一年少于一年。”茶园负责人戴先生告诉记者,采茶工人目前很难招,去年有100人左右,今年却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前段时间采明前茶时,只招到30个工人。

    据了解,采茶工人难招,已经是茶叶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采茶工人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年轻的工人寥寥无几。因为“茶工荒”,茶园采取提高相关待遇的方式,来吸引采茶工人。“现在每年采茶都要到外地去招人,而且工资待遇也逐年上涨,普通的采茶工平均一天200元,优秀的采茶工一天要300元。”戴先生说。

    来自高楼镇石龙村的张阿婆今年65岁,她从40多岁开始采茶,是一名优秀的老茶工。“我来地赖村采茶前,已经在营前采早茶赚了近3000元。”张阿婆说,采茶虽然日薪高,但也辛苦,早上要四五点出发,除了吃午饭,一直要站着采茶到傍晚6点才能结束。

    机械采茶有弊端

    解决“茶工荒”难度大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采茶工人断层及老龄化已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仅仅靠提高采摘待遇来招人,并非长久之计。我市的一些茶园经营者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茶工荒”问题,必须提高采茶的工作效率,实行机械化采茶是必然的趋势。他们从三四年前开始探索尝试机械采茶。

    张亮在陶山镇有十多亩的茶园,一到采茶季就人手紧缺,他和家人都要亲自上茶园采茶,非常忙碌。2014年,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尝试整改茶园,改良茶树品种、引进机械设备,并在其中的2亩进行试验。

    “如果机械采茶试验成功了,我就扩大种植面积,全面推广机械采茶。”张亮说,他的采茶机是双人采茶机,采茶时,先把机器发动放在茶树上,然后两人在茶树的两侧提着机器向前走,机器后面再配有2至4人用大型帆布袋套住采茶机出茶口,用以接收茶叶片。一天下来,一台机器可采茶叶2000多公斤,工作效率相当于人工采茶的七八倍。

    “人工采茶可以年年采,而同一片茶树,机器采摘两三年之后要休息一两年,这也是机采的弊端之一。”张亮说,目前像清明早茶、头茬茶等名优茶还不能采用机械采茶,仍需人工采摘,只有中后期长出来的茶叶才会利用机械采摘。这也是茶园难以大面积推广机械化采茶的主要原因。

    机采茶叶品质上不去

    全面推广难度大

    业内人士指出,机械采茶能否大面积推广,消费市场的接受程度也是关键。

    据张亮介绍,机械采茶时,大叶小叶同时采摘,鲜嫩不均匀,茶叶定级上不去。尽管这两年,茶园也购买了茶叶鲜叶分级机、色选机,对茶叶进行机械自动分级,但其精细程度和人工采摘仍有一定差距。

    据了解,福建、云南等一些重点产茶区,在茶叶整体生产加工过程中,机械化程度较高。“相比福建,我们这里茶树的树形较矮小,芽头也比较嫩,只能手工采。”张亮说,机械采摘的茶青老嫩不均匀,茶叶在揉捻过程中失水速度也不一样,操作不好控制,品质也上不去。所以要全面推广机械采茶,除了设备工艺上要改进外,也离不开名优茶的认定标准及消费者饮茶观念的转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百姓事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人物志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金周刊
   第00008版:金周刊
我市茶园面临“茶工荒”
地税局为20家拟上市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5 我市茶园面临“茶工荒” 2018-4-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