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巨变助推经济腾飞点亮美好生活
瑞安电网 年光辉岁月
■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薛若丹
40年改革开放,沧海变桑田。
当人们在回忆改革开放带来的累累硕果,感慨40年经济社会建设成绩斐然,赞叹改革开放建设加速度,沉醉于城市旧貌换新颜、生活方便快捷舒适时,有一个“无名英雄”必须提及,那就是——电力能源。
40年来,对应着时代的节拍,瑞安电网与瑞城共成长,电网总变电容量从1978年的10.65兆伏安到2018年的2908兆伏安,变电容量规模增长273倍,电网发展各项指标稳居温州各县市区前列;40年来,电力与瑞城相融共促、同频共振,创造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2017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70.77亿千瓦时的数据背后,呈现的是电力快马加鞭的发展态势,和人们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
电网建设篇
变电容量规模增长273倍
电力运行是工业经济的“晴雨表”。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
40年前,瑞安电网仅有变电所2座,即110千伏蕉坑变电所和35千伏马鞍山变电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瑞安电网建设步伐加快,1978年至1982年,新建塘下、仙降两座35千伏变电所,马鞍山变电所经技改升压为110千伏变电所。1983年12月31日,瑞安电网并入华东电网运行,成为瑞安电网发展史上新的转折点。联网5年后,连续建成陶山、五林、丽岙、高楼等4座35千伏变电所,主变总容量20.6兆伏安,并对马鞍山、塘下、仙降、蕉坑等变电所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主变容量32.65兆伏安。至1988年底,瑞安供电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上世纪90年代,瑞安高低压电网建设齐头并进。高压主网建设保持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35千伏湖岭、汀田、东山、莘塍等4座变电所相继投运,新增35千伏主变容量117.45兆伏安。1995年8月25日,瑞安首座220千伏变电所——飞云变投运,标志着瑞安电网迈入了220千伏电压等级。
进入新世纪,瑞安电网抢抓机遇,积极筹措资金,争取项目,注重超前规划和合理布局。“两改一同价”工作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开创了瑞安电力事业新篇章。至2008年12月,瑞安境内有220千伏变电所4座,110千伏变电所18座,35千伏变电所10座,35千伏用户变电所4座,35千伏调度线路23条,总长度153.82千米;10千伏调度线路384条,总长度2284.74千米。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网瑞安市供电公司绘就电网发展宏伟蓝图,圆满完成规划任务,全面提升电网建设速度。截至目前,瑞安电网拥有220千伏变电所6座,主变14台,总容量294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所28座,主变56台,总容量2700兆伏安;35千伏变电所6座,主变11台,总容量178兆伏安;35千伏用户变电所2座,主变14台,总容量30兆伏安;35千伏线路19条,总长度143.3千米;10千伏线路675条,总长度3355.1千米。
依托农网改造和新农村电网建设的东风,一个以220千伏变电所为电源点,以110千伏变电所和线路为骨架的坚强网络已然形成,成为瑞安经济与社会发展强劲的能源保障和动力支撑。
党建服务篇 优质服务赢得良好口碑
电力畅通,服务先行。
多年来,该公司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加快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供电营商环境,充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公司党委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保垒作用,为构建“和谐瑞电”、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政治保障。目前,公司共有1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592名党员。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公司党委推行“3+X”模式的“主题党日”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提升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创新开展党建工作“五制度一考核”,实施党支部“月清季谈年评”,强化党建专业刚性管理,使得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更好地发挥。
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积极参与瑞安市“创文”工作,发动公司员工1500余人次参与为期两个星期的卫生清理、文明劝导等工作,公司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先进集体”称号。强化班组文化阵地建设,建成“实干+”企业文化展厅,打造“云江”党建示范带,开展“清廉站所”创建,巩固“一所一品牌”的班组文化格局。多年来,公司先后被授予瑞安、温州两级文明共建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党委被浙江省电力公司命名为“达标基层党组织”,多次被瑞安市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保障的同时,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在促进瑞安城乡协调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年”、“作风建设年”、“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严格执行“三个十条”,落实服务承诺,规范服务流程和和员工行为,自觉接受电力监管和社会监督。深入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使瑞安农村地区用电水平大幅提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公司积极贯彻落实节能减排重大决策部署,配合政府做好关停小火电自备机组工作,在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过程中落实节能降耗要求,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面临用电高峰时段和紧张时期,公司主动优化客户用电方案,促进社会节能减排。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身影。面对自然灾害,公司全面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发布有序用电、抗灾抢险有关信息,同时,紧急落实各项预案,把防汛抗台、“抗冰雪 保供电”的大旗插在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广大员工放弃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战酷暑、冒严寒,确保瑞安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多年来,公司以实际行动诠释瑞安电力勇于首创的创新精神、敢于奋斗的拼搏姿态和乐于奉献的为民情怀,架起党群连心桥,当好服务群众先行官。近年来,公司广泛开展“海岛送光明”、“和谐电力光明行”、“爱心助残”、“电力·社区”共建等惠民活动,公司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从解决社区(村)居民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扶贫济困送温暖,广泛开展表后服务、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咨询、慰问特困党员群众等活动,近10年来,公司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参加人数8000人次,支出活动经费480万元。2018年,公司正式成立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有力塑造“红船精神、电力传承”品牌。
经营管理篇 “由大转强”迈上新台阶
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电力企业的发展,可折射出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瑞安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乡镇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突飞猛进,全社会用电量迅速攀升,1983年,年供电量达10895.19万千瓦时。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电力缺口越来越大,根据上级精神,公司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掀起了建设农村用电标准村、合格村高潮。经多年努力,农村安全供电水平和电能质量不断提高,连续6年被评为省农村用电百日安全竞赛先进单位。
农电体制改革后,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瑞安市供电公司深刻认识到,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明确提出要走精细化管理、制度化建设、规范化运作之路,以务实和创新走在了同业前列。
安全生产方面,公司认真围绕安全生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注重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考核监督,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安全大检查。狠抓调度、运行、线路、检修专业管理,组织开展了10千伏配网标准化作业工作,电网运行专业指标大幅提高。
营销管理方面,公司注重优质服务常态机制建设,推广客户经理制度,加强需求侧管理,在用电高峰时段,及时启动错避峰方案,确保居民和重要用户正常用电。加大客服、计量、账务“三大中心”建设,推行多种缴费方式,建立健全电费回收和节能降损评价考核机制、常态管理机制,电费回收及时、安全,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张旗鼓开展信息化建设,SAP系统、生产PMS系统、新营销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相继上线运行,初步集成了生产营销管理各项业务系统。自主和联合开发了工程资产管理系统、智能办公系统、配变数据采集与综合分析系统、低压载波集抄系统、单相负载检测装置等多项科技项目,大大提高了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改革开放40年来,电力企业效益逐年提升。2017年,瑞安市全社会用电量达70.77亿千瓦时,年末总资产14.94亿,电费上缴率达100%。
【编后语】 电量指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在供售电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地方经济也在持续稳步增长。2017年,我市GDP总量达863亿元,比1981年的2.09亿元增长了412倍。瑞安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供电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全市人民高举深化改革旗帜,建设繁荣富强、生态秀美、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至美瑞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用电需要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