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见灶台炊烟起,勾起我回忆

    又见灶台炊烟起,勾起我回忆

    ■记者 欧苗苗/文 通讯员 苏立锁/图 李浙平/绘画

    丁观芳  85岁

    现居住在曹村镇丁凤村

    上了年纪,开始有些耳背,不过身体不错,我现在空闲时间很多,或者出门在村里随便走走,或者就坐在家里的木椅上。小辈们经常过来看我,我会给他们做几个小菜,煤气炉用起来很顺手,也很便捷,边上的土灶台还很完整,虽不经常用,但也舍不得拆掉。

    说起灶台,40年前买不起土砖,就用石头垒了一个灶台。虽然条件简陋,但打灶台和起屋造宅一样重要,灶打在什么地方,朝哪个方向,都是有讲究的。记得当时灶台打好,我还和老伴“摆酒”庆祝,孩子们欢呼雀跃,因为那天的菜有鱼有肉,有煎有炒,是过年过节才有的,平时吃不到。

    那个时候,人与人最质朴的情感就在烹饪的烟火中温婉流转,就如同我与老伴。老伴年轻时是个安静的女子,我们共同抚育5个子女,4个儿子1个女儿,家里其乐融融,但经济拮据,也经常遇到一些忧愁。有时候,我在田里忙完活到家时,发现老伴一筹莫展,她说,“今天的柴火不够了”,我没来得及坐下喝一口水,就匆匆出门“拾柴火”,好像有用不完的劲。

    那个时候,不少村民会上山放牛,树叶也都被牛吃了,根本没有木柴可捡。于是,我就会去割草,割完草回到家后,拿着草用手多抖几下,泥土松落了,就可以烧了,因为草并不是很干,所以火苗远没有木柴那样烧得红火。

    用灶台做饭,在冬天,是个好差事,因为暖暖的。夏天就受罪了,又热又闷,浑身大汗淋漓,颇为受罪。那时候家里烧的多是细碎的树叶树枝等,没有鼓风机、油烟机之类的通风设备,老房子窗户又小,所以做饭时屋内烟雾缭绕,呛人口鼻。老伴是烧火的好手,坐在灶膛前,什么时候烧小火,什么时候柴要添慢些,什么时候要用火钳把木柴架空,都拿捏很准。但是,由于人多柴火少,晴天还好,一到阴雨天,老伴最愁的就是燃料问题,湿乎乎的树枝难以引燃,老伴被熏得眼泪鼻水满面流,简单一顿饭做下来,常常得两个小时以上。

    上世纪80年代,我和老伴买来一只煤油炉、一个小锅,房间的一角用砖块垫高,放上煤油炉,也算是一件像样的厨房用具了。可是那时煤油供应不足,加上经济紧张,又舍不得多买,只是偶尔给病人或老年人做点小饭用用,做饭依然还靠原来的灶台。

    随后,煤球炉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相比灶台需引火添柴而言,轻松不少。那时家里角角落落都有煤球,墙壁也因此变成黑灰色。但有时候老伴为了省钱,春秋有柴时依然用灶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灶台与煤球炉并用,而且灶台承担着更大的作用。

    日子越过越好,孩子们逐渐长大,也很争气,有出门做生意的,有出国的,当他们给我买来煤气炉时,轻轻一按,蓝色的火苗就窜出来,老伴大声惊叫“哇!这是什么灶?这火是从哪里变出来的?一定很贵吧?”一大堆的问题都把孩子们给惹笑了。大儿子耐心地告诉我们,这叫“煤气炉”,非常便捷。就为这个,老伴兴奋了好几天。

    后来,我们又用上了电磁炉。老伴常常感慨,社会发展太快了,虽然煤气炉、电磁炉用起来便捷省时,可总没有用柴火烧饭香,所以,偶尔还是会用老灶台做饭,那种人间烟火味瞬间在心中复活。

    “人生就像一出戏,相扶到老不容易”。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携手走过了坎坎坷坷的人生路。如今,老伴离开我已近2年,尽管灶台早已不用,但与她的几十年相伴都尽在这灶台的袅袅炊烟中。古稀之年,我不曾觉得孤独,住在老房子里,有老灶台、煤气炉,袅袅炊烟,悠悠温馨,还有孩子们经常带来的欢声笑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百姓事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最新闻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学周刊
   第00008版:财富榜
不太热不下雨
又见灶台炊烟起,勾起我回忆
城市定向赛举行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6 又见灶台炊烟起,勾起我回忆 2018-6-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