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 不负青春
我市首批“00后”参加高考
■记者 黄君君 杨微微 孔菲菲 欧苗苗 通讯员 郑悦慧/文 记者 孙凛 王志/图
2018年高考昨天拉开帷幕。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今朝梦圆,今年,我市有5943位考生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较去年减少23人。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报名1170人,较去年增加163人。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共287人,其中报考普通高校182人,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105人。
瑞安考区共设7个考点,瑞安中学、市二中、塘下中学、市四中、市十中、安阳高中(即北外瑞安附校)、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昨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今天下午考外语。
画面一:家长面上淡定,大多不搞特殊
“考完试我在门口等你。”“好的。”这是家长李小英和参加高考的儿子在考点门口的对话。
李小英说,家住在阁巷,她和儿子6时50分起床,7时30分出门,8时前就到考点了。“孩子在学校天天考,又参加过学考、选考,这只是最后一次考试,不能搞特殊,不然会不习惯。”李小英说,这次除了接送,其他和平时都一样,免得增加孩子的压力。
来自湖岭的萧女士前日下午就陪同女儿入住考点附近的酒店。昨天8时,她们就到达考点。
“女儿心态还可以,昨晚说要和我一起睡。”萧女士笑言,女儿的目标是考取医学院读护士专业,不过她没给女儿太大压力,让她自己好好发挥,高考两天时间她会全程陪考,开考后她就回酒店,准备女儿的午餐。
和萧女士的女儿一样,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大多数是“00后”,他们用高考迎接自己的成人礼。
记者在几个考点采访中,并未看到有考生迟到。家长郭女士笑称,自己可能是最紧张的家长。因为开考前20分钟,儿子才赶到考点,此时,大部分考生已经走进考场。
郭女士说,因为乘错了公交车,两人在路上花去近一个小时。站在考点门口,郭女士打电话给在家的女儿,长长松了一口气:“幸亏没迟到。”
画面二:考场外为考场内默默加油
今年的考点门口比往年要“冷清”不少,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后,就离开了。8时40分许,距离考试还有20分钟,市十中考点门口只有少数家长在等待,校门口车辆有序通过,少有拥堵。
开考前,市民章女士在考点外见到了跟儿子同住在一家酒店的同学,赶紧嘱咐他:“不要告诉他在外面见到我。”
记者发现,不想让孩子知道自己前来考点的家长不少。两位来自马屿的家长偷偷跑到瑞安中学考点门口等着,只为看一眼考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6时多,孩子就和同学从马屿坐车出发来考点,不希望家长送考,早餐也是自己去外面吃的,一切就跟平时去上学一样。不过,他仍觉得不放心,偷偷到校门口坐着。
“回家陪孩子高考,怎么能不到考点?这是给在外努力工作的老婆的交代。”在北外瑞安附校(安阳高中)考点门口,来自陶山的许先生说。这次孩子高考,他专门从山西赶回来。当天早上,他和同样有孩子高考的朋友从陶山出发,赶到北外瑞安附校门口等孩子考试结束。
到达考点时,孩子早已进场(孩子坐学校组织的大巴车到考点),几位家长仍耐心在门口等待。“主要是体会一下高考的氛围。”家长林先生说,他还专门在朋友圈发了条孩子高考的消息,引来众人点赞和祝福。
在等待中,几位家长还交流起了高考志愿填报。“填报就是兴趣和分数相结合,我们不强求,但大学最好不要离瑞安太远。”许先生说。
你在考场内高考,我在校门外等你。这指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老师和同学。瑞祥高级中学的高三班主任提早1个半小时到考点,他们说,要一直等到考生出来。
市二中高三学生周霖瑞已经通过高校提前招,不用再参加高考,但他仍然来到考点外,给同学加油。“没有直接面对高考的压力,但他们高考我也跟着紧张。”周霖瑞说。
画面三:众人护考,爱心满满
在考点附近,一个志愿者服务站引起记者的注意。据志愿者介绍,他们从7时30分就来了,为考生和家长以及现场的工作人员免费提供矿泉水,另外还准备了包括防暑用品在内的医药箱。
塘根村村委会给等待的家长准备了红枣杞子汤。据村委会工作人员说,每年看到那么多家长在外等候,觉得很辛苦,今年就为他们准备了免费饮品。
今年高考,全市近100辆爱心出租车参与免费接送考生活动。距离上午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小时,瑞中考点门口的爱心出租车已经准备就绪,等待考生走出考点。
小区大门也为考生和家长敞开。市十中考点附近的香山美邸7栋1楼就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休息区。上午开考后,一些家长就来到该休息区,里面有书吧,还有茶水供应。
此次高考,电力人员第一次在考场驻点,以防意外。据工作人员孙广辉介绍,往年都是考前到现场检查设备。这次他们为高考组建了14人的“高考保供电”微信群,实时沟通供电情况。
交警也一直在考点外忙碌着。8时许,交警玉海中队民警张建培正在瑞湖路体育馆路口岗亭执勤,有市民将捡到的一个考试袋交到他手上,里面装有考生的身份证、校徽及考试工具。校徽上显示该考生为塘下职业中专学生。
张建培立即四处打电话询问,经查询得知该考生在职业中专集团学校考点参加考试,立即赶过去,向老师打听询问。20分钟后,该考生赶到考点门口,张建培核对信息后将考试袋交到考生手中。
14时23分,爱心出租车浙CFT941驾驶员龚怀夫将考生送到瑞中考点。考生下车后,龚怀夫打算在门口稍作停留,以应不时之需。按照规定,考点外不能停车。当他正和交警沟通时,一位考生匆忙跑过来说忘带准考证了,这时已是14时25分。接上考生,龚怀夫立即开车赶往酒店,又赶回到考点,已经14时40分许。看着考生顺利走进考场,龚怀夫倍感欣慰。
画面四:走出考场,考生面露轻松
“离本场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请注意把握时间,并检查自己的答题情况。”考试结束前,考点內响起了广播,提醒考生考试即将结束。考点外,家长也逐渐增多。
11时40分许,考生陆续走出考场,来到教学楼下。记者观察了一下,大部分考生看起来状态比较放松。过了一会儿,考点大门打开,考生有序走出考点,有的直奔家长身边一同回酒店,有的和同学边走边聊。“来,握握手,给你鼓励。”市五中老师紧紧握住考生的双手。
刚出考点的考生蔡海妃给记者口述了作文题目。“作文蛮好写的。”她说。
另一位考生说:”我从务实和精神方面着手写,这种题目宽容度很大,只要点到题就很好发挥。”
此外,今天下午15时至17时考外语,在此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
我市资深语文教师
点评高考作文题
以时代精神
写“浙江现实”
昨天上午,高考语文考试一结束,作为重头戏的作文题目瞬间刷爆微信朋友圈。记者联系了瑞安中学实验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蔡瑞琛和市十中语文备课组组长陈锦杰,请他们点评今年的作文题目。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蔡瑞琛点评: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是对“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的契合注解,体现了以下特点:
1.人文性与现实性结合。在观照现实的基础上体现对精神的追问,可谓虚实结合,亦虚亦实。不避热点,政治认同感体现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关注本地文化先贤,展现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自信,从某个角度说,这次写作,就是一场文化寻根。
2.审题易。题干关键词明确,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其中“浙江精神”内涵丰富,学生有话说。同时“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这几个具体“精神”启发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能帮助学生快速入题。“历史上”“今天”可以引发学生从时间的长度与空间的广度去做丰富的联想与深刻的思考。
3.明确文体。既体现了对学生各种文体写作能力的尊重与呵护,同时表明了对文体的要求。题干中的“浙江故事”“浙江传奇”可以启发学生叙事性写作的灵感。
4.重实证,忌空谈。本次作文最忌写空,不能只是虚写“精神”,不能泛化“精神”。要紧扣具体的“浙江精神”,结合“浙江”现实来做文章。
陈锦杰点评:
乍一看,今年高考作文题目跟去年相比,差别很大。2017年的是读“三本书”关注人生,今年的作文更关注时代;去年的作文体现人文情怀,今年的作文则需留意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去年的作文可以点着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今年则必须指着社会和他人写。浙江的作文命题跟“浙江精神”一样,历来不缺创新思维。
仔细阅读材料,我们又不难发现,命题人的真正意图在后面:“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其实今年的作文同样要求考生从自身的角色、人生的新阶段和个人情感体验入手,对时代的精神发表个性化的看法。考生如果过多关注材料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而没有真正领会第三段的提示语,那么必然会在写作中列举一个个创业人物,讲述一段段传奇故事,歌颂和大议新时代的“浙江精神”。这也是很多语文老师最担心的,因为这样的文章往往政治时代味浓,恰恰缺乏语文的美感和个性化的思考。
务实与求新,踏实与进取,向来不矛盾。新时代背景下,万众勇创业,人人思创新,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科技引领社会不断向前进步,但我们也要时时注意,迈大步子的同时也要迈实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