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制定人才招聘“特色菜单”
助力企业打通人才引进通道
■记者 潘虹 通讯员 袁红良
日前,市人社局与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明公司)有关人员一起,赶赴陕西省西乡县、旬阳县等地,与当地人社部门积极对接,帮企引才、助企留才,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我市铸造企业人才“瓶颈”困境,积极为瑞安制造业解决劳动力紧缺、招聘渠道不足等问题,市人社局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招聘“特色菜单”,通过开展校园招聘、实地考察建立常态化人才合作意向等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企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人社部门对接供需双方
“瑞明公司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招工难、留人难成为企业的一个难题。如何与外省人才市场建立合作关系,搭建与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的输送通道,协同解决招工难问题,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日前,瑞明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邓梁来到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希望借助人才市场管理中心的平台,去铸造业人才聚集的地方开设一场校园招聘会。
在沟通的时候,邓梁吐露心声,如果可以建立一条常态化的人才供给链,保障人才持续输入,那就解决了企业的大难题。
瑞明公司是我市龙头企业,专业从事铝部件产品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其主导产品汽车发动机铝部件生产规模居国内行业前列,是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全国铸造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企业共有员工3000多人,其中94%为新居民。根据企业发展计划,瑞明公司拟建380亩的瑞明高新产业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从2017年的21亿元增长到80亿元,届时铸造业人才需求量达到8000人至10000人,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
“瑞安传统制造业发达,瑞明公司的情况可以说是瑞安铸造业企业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意义。”了解情况后,市人社局相关领导非常重视,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马上排摸我市铸造业人才的构成情况。经初步排摸,全国知名度很高的陕西铸造技术工人在瑞安有很多,人数超过1000人。市人社局和瑞明公司商讨后,决定前往陕西考察。
“送鱼”转变为“送钓竿” 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次陕西考察分3站,分别是西乡县、旬阳县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市人社局与瑞明公司考察人员一行首先来到西乡县,实地考察当地劳动力分布情况。
西乡县位于汉中市东部,是一个山区县,总人口41.45万人。作为当地的劳务输出大县,2017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10.11万人,创经济收入25.34亿元。据瑞明公司统计,截至2018年4月底,该公司西乡籍在职员工为199人。
考察过后,市人社局、瑞明公司与西乡县政府就劳务输出对接、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转移等事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约定西乡县政府近期来瑞安考察,磋商两地合作细节。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同样是劳务输出大县的旬阳县,近年来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增收。当地人社局对我市人社局与瑞明公司考察人员的到来非常欢迎,经过一番考察与座谈,双方就两地劳务输送拟定合同草案,对校企合作拟定相关细节。
位于咸阳市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家“老字号”的高职院校,该校从事铸造研究教学60多年,是中国铸造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市人社局与瑞明公司考察人员与该校就业处负责人深入交流,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达成初步意向。
“从开设一场校园招聘,到建立常态化合作意向,此次陕西考察之行带来的是‘给一条鱼到给一支钓竿’的转变,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邓梁告诉记者,接下来瑞明公司会跟进后续调研,考虑在当地挂牌设立瑞明工作站,校企联合开设“订单班”实现定向输送等。
制定“特色菜单”精准对接 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是营商环境提升年,市人社局深化改革优环境,坚持“主动作为、高效服务、企业满意”的标准,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切实回应企业需求。
通过此次考察,我市人社部门不仅与当地职业院校、人才市场建立了合作平台,为今后开展工作集聚资源,还搭建了劳务输出地与瑞安的人才合作通道,让劳务输出组织有序、对接明确。同时,通过了解外地人才政策及配套措施等,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做好对接、反馈。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考察是该局与企业精准对接后制定助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特色菜单”,今后人社部门将通过发展人才服务体系、加强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等手段,探索完善市场化人才工作机制,用专业的市场力量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引进、人才服务等工作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同时,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注重实效,积极主动与有意向来瑞安的求职者做好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工作,以“助企育才”为理念,力争为瑞安的人才引进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