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浙江省广播电视厅批准正式建立“瑞安电视差转台”,瑞安县广播事业管理局成立。
1979年,瑞安县工人文化宫电影场开业。
1980年,县委宣传部发文,县文化、图书、文物三馆分开,单独建制。
1982年,瑞安图书馆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文化部命名其为三级图书馆。
1983年,浙江省群众音乐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在瑞安召开。
1984年,瑞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建。
1985年,瑞安建立县电视台。
1986年,瑞安电视台在万松山建立第一座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
1987年,瑞安撤县设市,全市各界人士在人民剧院举行瑞安撤县设市庆祝大会。
1988年,创办瑞安市老年大学,建立瑞安市文化市场管理站和文化市场稽查队。
1989年,全市性首届文化艺术活动开幕,历时一个月;文物馆举办瑞安历史规模最大的瑞安出土文物展览。
1990年,瑞安市人民广播电台成立。
1991年,玉海影楼竣工。
1992年,中国韵文学会第四届理事扩大会在瑞安市召开。
1993年,《瑞安日报》复刊。
1994年,瑞安有线电视台正式开播。
1995年,孙氏故居第一、二期维修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
1996年,市图书馆庆祝建馆40周年。
1998年,由张鹤鸣编剧的戏剧小品《一媳三婆》参加首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小戏颁奖晚会演出。
1999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傅良纪念馆修复对外开放。
2000年,瑞安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浙江省文化先进市”称号。
2001年,瑞安市纪念建党80周年文艺晚会在市体育馆举行。
2002年,瑞安市广电局召开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
2003年,瑞安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2004年,瑞安有线数字电视正式开播。
2005年,瑞安市文化局和瑞安市广播电视局合并组建瑞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06年,瑞安市委作出关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决定;瑞安鼓词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瑞安籍科学家林成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瑞安市被授予“中国寓言大市”称号,为全国首个。
2009年,电影《一代大儒孙诒让》在瑞安首映。
2010年,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向全市读者开放;以瑞安木活字印刷术为载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中国戏曲南戏故里行”活动在南戏鼻祖《琵琶记》作者高则诚故里柏树村举办;瑞安市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
2012年,中共瑞安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通过《中共瑞安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
2013年,瑞安博物馆投入使用,莘塍、陶山、仙降3个图书分馆建成开放。
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成功创建“中国硬笔书法名城”。
2015年,创建瑞安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通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在“港瑞新玉海”创立温州地区首家商业综合体图书分馆。
2016年,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启动。
2017年,凭借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瑞安高腔,瑞安被评为省级传统戏剧特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