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国勇从小作坊主到塑料行业黑马

    张国勇

    从小作坊主到塑料行业黑马

    ■记者 金邦寅 王鹏洲

    10万元创业起步,6年时间换了3个厂房,迅速成为武汉塑料行业里的一匹黑马。张国勇,武汉市瑞安商会常务副会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名爽朗健壮的汉子,眼神里透着干练和坚定,几番交流之后,你会发现爽朗干练之下还有一股不断迎接挑战、勇于创业的激情。

    从打小被人看不起的街头混混,到浪子回头埋头干实业的企业主,张国勇内心历经磨砺与冷暖,从坎坷中汲取坚强,从打击中学会强大。正是这种性格品质,支撑着他在塑料领域“玩”出了自己的精彩。如今,他准备开拓外贸领域,让环保塑料餐具走出国门,进军欧美市场。

    15岁务工,从月薪300元到企业合伙人

    张国勇,13岁初中辍学混社会,15岁跑到“冰城”哈尔滨闯荡,帮着卖了3年羊毛衫,“家里做羊毛衫,就想出去做生意”。

    “年少时,讲义气交朋友,身上不管有多少钱,基本一个晚上就会花光。”张国勇回忆说,“回家后,因无所事事,家里人常唠叨,说我是败家子,没有用。”

    1997年,20岁的张国勇到武汉,给办塑料厂的二舅尤成良打工。

    第一份工作,是去汉正街摆地摊。一张桌子,摆着塑料袋样品,卖力吆喝。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坚守了一年多。后来因为产品物美价廉,生意日渐红火,他们才在黄陂街一个巷子里租了一个门市部。

    “月薪300元,自己开销大,基本没有什么积蓄。”说起这段苦日子,张国勇感慨不已。但这段生活也给了他最好的历练。

    作为武汉最早一批投身塑料行业的人,张国勇二舅的塑料厂生意很不错。因为看好前景,张国勇的父亲连续6年每年出资10万元,共投了60万元,占了24%的股份。

    熟悉市场后,张国勇开始负责送货、跑销售。上门推销开拓客户,送货随叫随到,凭着这种踏实的作风和对工作的执著,他逐渐赢得了顾客的认同和好感,也锻炼了自己的眼界和商业头脑。

    2007年农历年底,而立之年的张国勇结婚了,妻子叫余爱清。随后,按照当地习俗,父亲开始分家,将塑料厂的股份(含借钱投资的债务)给了他,而瑞安老家的房子归弟弟名下。于是,他成了二舅的生意合伙人。

    但好景不长,2008年下半年,因为资金周转等问题,合伙生意做不下去了。一结算,他分到了现金54多万元,刚好能够还清父亲借钱参股的欠债。

    浪子回头,从吹膜起步到塑料行业的黑马

    从生意合伙人,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没有落脚点、没有收入,在武汉举目茫然,心理落差很大。但张国勇没有被挫折压倒,跟妻子商量后,他决定继续从事自己熟悉的塑料行业。

    “十分幸运的是,当时一家塑料企业倒闭了,机器设备被当成废铁卖。”获得消息后,张国勇第一时间买下并租了一个快建成的毛坯房。

    “那是我的第一个厂房,有300平方米,水电都没通,更别说厨房、卫生间了。因为也没有别的去处,我们夫妻俩就凑合着住,挨了3个多月。武汉冬天很冷,两人冻得直哆嗦。”想起这段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创业岁月,他唏嘘不已。为了争一口气,夫妻俩四年没有回家过年,为此,在老家的母亲常暗自抹泪。

    2009年6月,张国勇注册成立了公司,成了一名老板,做一次性塑料封口膜,用于豆浆等饮品的包装封口。他调侃道:“说是老板,其实送货、销售都自己跑,开着一辆二手面包车,每天东跑西跑。老婆负责接电话,安排生产。”

    买二手机器、租厂房、雇工人,这样一下来,他手里的10万元,马上见底了。

    “创业之初,连500元钱都借不到。”面临资金缺乏、原料不足、开拓市场等重重困难,夫妻俩没有退缩,咬牙坚持,发誓要活出一个人样来。没钱进原材料,就一次进四五百元的货,收回货款后,继续进材料。依靠自己熟悉的销售网络,他慢慢打开了市场。

    “因为船小好调头,我们甚至放弃了企业利润,去赢取客户。”张国勇说,“渐渐地,很多客户主动找我拿货,供不应求之下,有时一次进五六吨原料,最高时候达十多吨。”

    “更幸运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扶持与帮助。买原料,别人要先付货款,而我的供应商十分信任我,先赊账,有钱再结算。到了年底,一结算,还有30多万元原料货款没有还清,但他们都没有催我还钱。那一年,我原料进了200多万元。”这一路过来,张国勇感触良多:“正是有了这么多贵人的支持,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也熬过了同行间最激烈的价格战深渊,一路走了下来。”

    两年后,企业打了一个翻身战,生意开始稳定下来。随后,张国勇在汉阳四台工业园租了一个5亩大的厂房;2014年,他又从蔡甸区买了10亩地,2016年7月搬进新厂房。

    “做企业难免有起有落,从打开市场,到打价格战,一路煎熬过来,凭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不想被人看扁。”迎难而进、乘风破浪,他一手创办的宏旺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逐渐崭露头角,成了当地塑料行业一匹快速崛起的黑马。

    胆大心细,转战环保塑料餐盒市场

    因势而谋,适时而动。企业发展稳定后,张国勇没有安于现状,开始陆续购置新设备,上马塑料碗等项目,为企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的兴起,环保塑料餐盒市场前所有未地火爆。”2013年,张国勇被环保塑料餐具的巨大市场需求所吸引,做出大胆的决定,将老厂房的设备全部转送弟弟。

    “不能坐吃山空,我们的眼光要放远点。”他成功说服了妻子,斥资千万元建新厂房、买机器,五年内陆续投入2000万元引进新设备。

    “企业每年赚来的钱,几乎全部投入新设备。”这个消息一传出,张国勇的亲友都认为他是昏了头,纷纷劝他去投资买房,但他不为所动,坚守办实业的初心。

    “早在2010年,外国已有了制造环保塑料餐具的新设备,国内投入技术研发的厂家也不少,而且这个属于一次性的消耗品,是循环经济。”在张国勇看来,自己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而是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随着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产品供不应求,生产非常忙,员工要3班倒轮流上班。”公司的车间管理人员黄杰这样说。

    他的投入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产品种类增加到了30多种款式,市场从湖北拓展到了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

    “他为人特别仗义,大气,与人交往真诚。因为在武汉的交往较广,甚至很多老乡要账,往往请他出面帮忙。”在外人看来,张国勇很有担当,不少老乡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很幸运的是,我有一个贤内助,一直帮忙打理企业,家里事务也是她一手操持。”对夫妻俩相濡以沫的创业之路,张国勇这样动情地说。他很庆幸自己出生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虽然经历过许许多多或艰辛或磨难的日子,但它们都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回望,都会有很多感慨。

    “企业要做大,肯定要打响自己的知名度,需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对未来发展之路,张国勇有着自己的规划,他现在正着手寻找更大的厂房,引进更多高端的设备,准备进军出口市场,打入美国等欧美市场。

    人物名片

    张国勇,男,1977年6月出生,瑞安汀田人,武汉宏旺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市瑞安商会常务副会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远望角
   第00008版:学周刊
张国勇从小作坊主到塑料行业黑马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6 张国勇从小作坊主到塑料行业黑马 2018-6-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