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软硬兼施”调解矛盾纠纷
月均化解纠纷近900件
■记者 潘虹 通讯员 余建军
湖北籍工人李某某下班后,在我市某化工公司机修车间水塔下洗澡时,突发疾病而导致重残。事发后,李某某家属与老乡多次聚集在该公司讨说法,要求公司即刻对李某某作出赔偿。在该事故发生后的近8个月时间,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和解,彼此都耗费了大量的心力。近日,双方来到市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历时10天将该纠纷成功调处。
从8个月沟通无效,到10天圆满调处,得益于市司法局深入扎实地开展人民调解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软硬兼施”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今年1月至5月,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处各类纠纷4455件,涉案金额达20320.6万元。
软实力
专职调解员“柔性”调处
接待上述这起纠纷的是特级调解员夏瑞弟,当天,化工公司代表和李某某家属、湖北省宣恩县的法援工作者一行20多人前来调解。在调解过程中,企业方态度坚决,李某某家属情绪激动,双方互不相让,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夏瑞弟建议二次调解。二次调解时,夏瑞弟站在双方立场互相劝解,企业方态度终于有所松动。后经过10多天耐心的疏导,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一次调解不成,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调解,这样的案例经常在市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发生。“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像夏瑞弟这样的专职调解员,全市目前共有138位,他们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纠纷化解工作。”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为强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职人民调解员的专业化水平,市司法局通过组织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制订《瑞安市专职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管理,提升专职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硬制度
各项规则“刚性”推进
村级联片调处防“空村少人”,重点村居调处防“人多事杂”,个人精英调处防“日常纠纷”,制订出台人民调解指导员制度……今年以来,市司法局“5+1”人民调解工作模式稳步开展,“5+1”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即建立市“三调联动”指导中心、23个乡镇(街道)社会矛盾联调中心、30个村级联片调委会、87个重点村调委会、25个个人品牌调解室这五大平台和市人民调解专家咨询指导组这一大业务支撑平台。“该模式是根据瑞安实际做出的有益探索,目前已分别在不同的乡镇(街道)进行推进。”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市司法局在健全“诉调”、“医调”、“检调”、“警调”、“交调”、“劳调”、“婚调”、“外调”、“海调”、“校调”十二对接工作机制和传统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扩大与人民调解对接部门、各乡镇(街道)的沟通和协作,通过整合人民调解资源,积极延伸行业专业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进一步探索建立“拘调对接”和“访调对接”人民调解对接新机制。
不仅如此,市司法局还通过拓展“以外调外”新机制,以市萤火虫新居民爱心公益服务中心为阵地,建立市新居民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市萤火虫新居民爱心公益服务中心调解室,以公益慈善、人民调解、法律顾问和法律援助等抓手,全力构建以外调外“四位一体”新机制,用乡音、乡俗、乡情及时化解新居民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