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村“宴会中心”集中办酒席,提倡不放烟花适当收人情
仙降村民争做
移风易俗践行者
■记者 林瑞蓉
仙降街道东川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逢过年过节或者举行红白喜事需要办酒席,不忙着找酒店,而是首选村里的“宴会中心”。
2013年,为方便村民办酒席,东川村新建“宴会中心”,不仅为村民节省了酒宴花费,还极大程度上遏制了铺张浪费现象。如今,这个“宴会中心”已经成为村民心中的“星级酒店”,而这项便民举措更是成为该村倡导节俭文明新风的里程碑。
节俭办酒宴,宾主皆欢喜
村“宴会中心”广受好评
东川村“宴会中心”位于村民中心附近,于2016年夏天完工,外表十分洋气。走进一看,内部设有小舞台,上下三层,最多可同时容纳45桌。
据东川村党支部委员王居球介绍,截至目前,该“宴会中心”已办过近300场酒席,最忙碌的时候是去年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完工后,78户分到新房的村民摆乔迁酒。现在,一说起置办酒宴,村民的第一反应是村“宴会中心”。
村“宴会中心”受村民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酒宴价格亲民。王居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市区酒店,一桌酒席动辄四五千元,而在村“宴会中心”置办酒宴,只要一半的价格。
前不久,村民王天富刚在村“宴会中心”给儿子置办订婚酒宴。他说,村“宴会中心”提供场所,买菜、请厨师等事宜由自己解决,省去了包厢费、服务费、采购费等费用,算下来一桌酒席花费2500元,“没有铺张浪费,一场20多桌的订婚宴办下来,省下好几万元。”
王居球介绍,这样的价格对村民来说,经济负担不算太重,面子也好看,大大减少了相互攀比心理。
为村民“省钱”的同时,村“宴会中心”也方便了宾客。村民的亲朋好友大多在仙降一带,齐聚村“宴会中心”,省去了奔波于仙降和市区之间的麻烦。
据了解,该村规定村“宴会中心”无偿提供给村民使用,每桌抽取100元清洁费,用于酒席后的卫生清理。“这一部分是交给村里的几名老协会员负责,除了相应的酬劳,剩下的都交给村里,用于村庄管理建设支出。”王居球介绍。
不放烟花,少收人情
文明新风盛行东川
不放烟花,适当收份子钱,婚事简办……随着文明宣传不断深入,依托于东川村“宴会中心”这个平台,该村文明新风尚日益盛行。
村民杨云秀的儿子今年正月结婚,杨云秀打算在村“宴会中心”为儿子置办结婚酒宴,结果儿子不同意,担心面子上不好看。她劝儿子:“酒席办在哪里都一样,还不是那些菜?婚庆做得再好看,也就是一天。”儿子勉强同意。
没过几天,他参加完同村朋友的酒宴,回来就和杨云秀说摆在村“宴会中心”挺好,还马上联系了婚庆公司过来看场地。
“之前担心摆在村里太‘土气’,被朋友笑话。现在亲身体验过,觉得这个‘宴会中心’比起大酒店也不差。”杨云秀儿子说。
此外,一些文明新风的小细节也正慢慢地渗入村民的生活中。新娘“出门”、“过门”,燃放百子炮是习俗。杨云秀儿子婚礼当天就省去了这个环节,改用礼炮。“烟花点起来不环保,还不安全。”杨云秀说。
在人情往来方面,该村也时常向村民宣传不宜过度、不可攀比。王居球说:“现在的风俗是份子钱尽量少收。”
移风易俗
仙降在行动
东川村的种种变化是仙降街道移风易俗工作的缩影。近年来,该街道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特别是在文明办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6月,塘里村村民蔡某父亲过世,经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及村干部的宣讲,蔡某兄弟缩减了丧事规模。但出殡队伍在经过垟头村时,蔡家兄弟的亲朋好友违规燃放烟花爆竹,随即被街道工作人员制止。事后,经过教育谈话,蔡家兄弟认识到错误,在《瑞安日报》上登报道歉。事后,兄弟俩还决定向市慈善总会仙降分会捐赠5万元。该事件经广泛宣传,在全市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街道民政办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我市发布关于全面禁止出大殡通告以来,该街道立即制订《文明办丧告知书》并分发到各村,在丧户办理死亡手续时再次发放。同时,该街道成立丧葬礼俗管理队伍,在出殡当天派员跟随、管理,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并在事后处罚取证,做到事前通知、事中管理、事后处罚。据统计,2017年7月至今,仙降因违规出大殡共处罚2人,登报道歉3户,事后教育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