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趣谈温州方言中的“断”与“配”

    趣谈温州方言中的“断”与“配”

    ■周坚建

    笔者曾写过《温州方言“极”的字义二重性》一文,简述了方言“极”字有不同于普通话的别样含义。其实,温州方言较之普通话,其含义独特种种,俯拾皆是。这里聊以“断”字与“配”字为例。

    “断”字,普通话的基本含义有二:一是某物件因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分为几段)或某事物因故不连贯而中断;二是对某事的处置,如决断、了断、判断等等,如“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温州方言,其另有二层含义是普通话所不曾见的。

    其一是表现于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叫作“断价钱”。卖方本是卖价的决断者,但买方却要你便宜些出售,甚至会以种种理由让你掉价;卖方虽然排斥买方这样做,且会念念有词:“勿断勿断……”云云,但为了成交,有的最终还是让了步。

    其二是暗算的意思。普通话虽有“断送”之说,如某件事断送了他的前途;但它没有暗中害人的含义。温州话中,“断”指某人阴险,有算计,如,别人指责之“会断人”,受害者也会说:“我这件事不成功是被他断爻的(断爻即断掉)。”

    再说“配”字。曾读得一则韩国新闻,称女总统朴槿惠遭弹劾后,紧接着被逮捕,入坐5.6平方米的监狱,不过,使我感兴趣的是这句话:“吃的是‘米饭配豆芽’。”韩国的文化根植于中国,此话应属普通话的表达,是配合、搭配等意思。乍看,我还以为普通话的“配”与温州方言的“配”的独特含义类同。细思量,温州人的“配”的独特含义,特别在于它无论作名词或动词,都是普通话无法通融的。

    一、作名词,与饭对应。“配不好,饭就吃不下”“妈妈不在家,她去菜场买配去了”,这里“配”作名词,都是指餐桌上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包括鸡鸭鱼肉菜蔬瓜果等等,都属下饭菜。普通话是绝对没有这层含义的。

    二、作动词,与吃(喝,下同)同义。如,鱼鲞配米饭、咸蛋配粥、花生配老酒等等,一般没有倒过来说的。这说明饭、粥、酒是主食(料),鱼鲞、咸蛋、花生是从属于饭类的;“配”作为动词,与吃同义。顺便再举个例:“你不要客气,只管夹去配。”由此得知温州方言“配”即吃是没有疑义的。值得指出,上述朴槿惠“米饭配豆芽”,“配”虽作动词,仅是配餐、配菜,与饭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吃的含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最新闻
   第00006版:聚焦消防
   第00007版:云江潮
   第00008版:学周刊
母亲的布鞋
一张外出务工介绍信
开启创业大军之先河
千层底布鞋
趣谈温州方言中的“断”与“配”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7 趣谈温州方言中的“断”与“配” 2018-7-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