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高墙内的“外交风云”
——女管教吴海静的“知心故事”
■记者 钱枫枫 实习生 王则澄
她是监所“外交家”,面对不同国籍、肤色的女性,以特有的工作方式出色完成了管理任务;她是“知心姐姐”,努力挽救失足的灵魂;她还是一位美食达人,别人称呼她是“别人家的妈妈”。
从警13年,她受到个人嘉奖6次,获2011年全省监管系统业务技能比武个人第六名。她是吴海静,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拘留所)女民警。
拘留所里的“外交风云”
吴海静2005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作为全所唯一的管教女民警,她承担着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拘留所全部女性在押人员的管理任务。监所管理是公安工作的“第二战场”,吴海静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日常的管理来保障监区的绝对安全。
今年2月,我市警方集中开展打击整治“三非”(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简称)专项行动,数十名分别来越南、泰国和乌克兰等国的女性被依法拘留审查。
面对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风俗习惯的外籍女性,吴海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说:“我根本不懂泰语、越南语和俄语,虽然学生时期学过英语,但这么多年下来,也忘得差不多了。如果连最起码的沟通都开展不了,又谈何管理。”
吴海静没有放弃,她详细了解每一名入所外籍女性的情况,发现一名叫“娃娃”的泰国女性除了会中文和泰语,还能讲一口不错的英语。这让吴海静高兴不已,经过耐心工作,娃娃成为吴海静管理这批外籍人员的“准翻译”。
尽管如此,吴海静面临的困难还是接踵而至。入所初期,这批外籍女性普遍存在强烈的抗拒心理,甚至扬言“我们不信任中国警察”,不做内务,以饮食习惯为由拒绝吃米饭,声称自己身上有疾病等。吴海静知道,她们大多数是在故意刁难。她没有采取强硬手段,而是以实际行动取得管理对象的信任。
21岁的泰国人莉梦(音译)患有严重的中耳炎,由于监区医疗条件有限,吴海静经请示上级批准后,带她去所外就医,不仅陪她做耳镜、拿药,还每天像家人一样叮嘱着吃药。一个来月后,莉梦过生日,吴海静悄悄让食堂煮了一碗长寿面。她将热腾腾的面条端到莉梦面前,并告诉她在中国过生日要吃长寿面,莉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年轻的乌克兰姑娘玛莉安娜(音译)入所后同样非常有情绪,并对自己持有合法护照却被收押很不理解,也不配合管理。细心的吴海静发现,尽管监区内没有镜子和梳子,但玛莉安娜时常给自己扎辫子。吴海静特地买了一条带花色的皮筋送给她,让她很感动。此后,她就非常配合。
除此之外,考虑到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吴海静向所里申请,购买水果和面包为她们加餐;关心她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诉求,有时候有意延长室外活动时间,让她们不觉得心情压抑。她也由此取得了所有在押外籍女性的信任,这些女性在被拘留审查期间,都能够服从管理,遵守各项规定,所在拘室还获得“文明拘室”的荣誉。在即将解除拘留时,多名外籍女性都拥抱和感谢吴海静,并对她说:“Madam Wu,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We will always remember you!”(吴警官,谢谢你做的一切,我们会永远记得你!)
挽救毒魔手中的灵魂
强制隔离戒毒所和拘留所合署办公后,吴海静开始接触戒毒人员。她努力去了解每一个戒毒人员的过去和涉毒的原因、经历。发现戒毒人员一般都是家庭支离破碎,复吸率极高,吸毒导致的严重疾病、精神分裂、自伤自残也司空见惯。
面对这群特殊对象,吴海静坚持人性化管理,用真情去感化,用纪律去教化,用耐心去转化。今年32岁的赖某是四川人,13岁时父母离异,18岁时接触了毒品。嫁到瑞安后,赖某再次接触毒品,被民警抓获送进了强制隔离戒毒所,已是“四进宫”。一开始,赖某很不配合管教,脱瘾期在病室内卧床不起,脱瘾后仍不遵守作息时间和行为规范。
吴海静多次找赖某谈话,终于找到她的症结所在。原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后,赖某和丈夫失去了联系,在台州务工的母亲因车祸躺在医院无人照顾,这让赖某觉得自己被人抛弃了。吴海静鼓励引导她积极戒毒,同时,想办法联系上她的丈夫,还帮她联系到在四川的妹妹去照顾母亲。在赖某生理期时,吴海静递给她一碗温热的红糖水,让赖某瞬间泪崩。赖某说:“因为吸毒,我早已被家人放弃,但在这冰冷的高墙、铁窗内感受到吴警官的真情和关爱!”
赖某说,在接下去的戒治期内一定服从管教,安心戒毒,争取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在今年的“6·26国际禁毒日”,赖某还主动要求参加禁毒宣传活动,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吸毒经历讲述毒品的危害。
“别人家的”美食达人
工作中的吴海静既有管理者严肃的一面,也是受人信任和爱戴的“知心姐姐”,但脱下警服的工作之余,她还是一位爱心爆棚的美食达人。吴海静说,儿子从小就有挑食的坏毛病,尤其不爱吃早餐。为此她动了不少脑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渐渐有了自己的方法——做花式爱心早餐。
刚开始,吴海静一边尝试一边摸索,后来她已经能自创了。“我的早餐有四个要素:主食、汤汁、坚果、水果,这是出于营养搭配的需要,然后按照颜色、味道调整,当然还要讲究摆盘。主食有时候也有包子,包子都是自己做的,有时候晚上儿子做作业,我就在一边陪着,做第二天早上的包子……”说起美食经,吴海静打开了话匣子,“我的最高纪录是半年内每一天的早餐都不重样。”
吴海静偶尔也会在朋友圈晒出早餐的图片,那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完全可以媲美网红餐饮店,很多朋友都羡慕地感慨那是“别人家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