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治水人吴孔衡:
“污水哪里来,我就治到哪里去”
■记者 黄君君
8月8日,立秋已过,但暑气依旧。“一定要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清理完毕。”站在杨家桥河岸边,安阳街道人武部部长吴孔衡说。早上8时许,他早已巡河完毕,额头汗水直流。
今年是吴孔衡分管治水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短短三年,安阳街道治水工作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也培养出了一批治水铁军。
揪出水下“潜伏者”
杨家桥河全长860米,流经杨家桥村、祥云社区、之江社区,周边居民集聚。6月份,有居民反映杨家桥河恶臭难闻,水质变差。“得知情况后,我们立即着手排查,怀疑是沿河污水管网渗漏,或者是有不正常的排污。”吴孔衡说。随即,安阳街道紧急启动了清淤工作。
随着污水被抽干,河床裸露出来,隐藏在水下的“秘密”也随之曝光:多个雨水排放口冒出污水。雨水排放口里的污水是从哪里来的?吴孔衡决定深究到底。
随后,安阳街道联合市排水公司深入检查了杨家桥河沿线3公里的管道,疏通雨水管道2.2公里,清捞检查井55口,清理垃圾1000多袋。雨水管、排污管错接,雨水管道塌方……在检查中,许多埋藏在地下多年的问题暴露出来。
“每洗一条河就要整治好一条河的排水口,使清淤达到‘水清、排水清、淤泥清’。污水哪里来,就治到哪里去。”吴孔衡说,针对发现的问题,已经制定了相关方案,下一步将着手整治。
带动全民治水
刚走马上任,吴孔衡就得知,辖区18条河流中,黑臭河就有6条,还有“垃圾河”1条。此外,安阳街道地处繁华市区,居民密集、服务业集聚,截污纳管盲区多,乱排混排和管网破损严重……种种棘手难题层出不穷,但他毫不退缩。他说:“说实话,从没接触过治水,心里没底。但别人能干好,我相信自己也可以。”
从门外汉成为治水能手,光说可不行。三年间,他撸起袖子,以钉钉子的精神紧抓治水工作,不仅走在巡河一线,还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制定详细的治水方案。
在采访过程中,吴孔衡的电话响个不停,大多是治水相关内容。而记者了解到,除了平日上班时间,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加班早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在安阳街道,一大批治水人跟随吴孔衡,默默投入到治水一线中,也为我市五水共治锻炼出了一批铁军。
站在白岩桥边,岸边绿树成荫,偶有水鸟掠过水面,谁能想到,白岩桥站位曾经是城市“污点”,2017年被列为消除劣V类水质市控站位。河长每日巡查河道、实施河道的清澈工程、开展化粪池清理、拆除污染河道沿线违章、建设沿河绿道、开展治水宣传……在吴孔衡为代表的安阳街道治水铁军的努力下,短短几个月就成功“销号”。
“治水不是把表面治一治就好,要不断治、反复治,才能让河水保持健康状态。”吴孔衡说,“要治就要认真治好,要运用群众路线,全民发动,全民宣传,治水永远在路上。”
全民治水永远在路上
■黄春翔
群众满意是检验治水成效的标准,也是全民治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市上下同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治水主体作用,引导群众争做治水践行者,着力营造出全民治水、全民发动、全民监督的浓厚氛围。
一些群众曾质疑,治水怎么这样难?殊不知,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基础配套设施没到位,治理不同步,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母亲河落下了全身的病根。但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近年来,我市一直发挥群团组织、民间组织、村级组织的作用,走群众路线,发动各界人士为治水献策出力。
如2018年7月1日,我市成立温瑞塘河文化发展促进会,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弘扬千年塘河文化、打造至美浙南水乡”。促进会成立后,组织广大文艺家开展温瑞塘河生态和历史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活动;加快“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邀请塘河文化和法律专家广泛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五进”活动;最令人关注的是,引导促进会水质监督组成员陆续开展10多次“草根治水”活动。
一系列举措无非就是把“政府单兵作战”质变为“全民集体参战”,诠释着水环境整治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执政行为,更重要的还是凝聚民心、激发民智、发挥民力,走出一条干部和群众共谋发展的治水道路。
大禹就是古代河长的代表,河长就是新时代的大禹。“河长”治水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以“河长”为首的各界人士联合作战,我市正充分发挥河长的引领示范作用,探索“河长制”与群众、企业主体治理责任的有机联系、良性互动。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进一步强化河长“治、管、护”职责,建立健全“市级牵头、乡镇执行、村居为基本依托”的责任体系,并实行月点评、季通报、年考核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而这些严格的考评和监督机制,无非只为使河长制不打折扣!
如今,全市各地村“两委”组织已把治水作为村级班子战斗力的试金石,把治水一线作为村干部考核的主战场,村级组织班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高昂的热情冲在治水一线。这些村级河长通过“一份倡议书、一场集体承诺、一个军令状、一个党员公约、一次志愿行动”“五个一”机制,坚持以“治水”为准、以“治水”为诺、以“治水”为用、以“治水”为责。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人民代表从群众中来,要到群众中去。目前,我市各级人大代表也敢于担当,依托代表联络站,通过“看、听、讲、提、督”等形式,对治水重点工作开展监督。自觉当好治水宣传员、监督员、示范员和战斗员。另外,他们还联合群众代表和媒体记者开展联合督查,并公开通报督查结果。特别是强化市民监督团等民间力量、“电视问政”等媒体监督平台,让群众监督有力度和广度。
让母亲河清起来,美起来,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更是一项长期的繁重任务,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自2008年以来,“811”新三年温瑞塘河综合治理、五水共治和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虽然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今后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情况依然复杂、任务依然艰巨,瑞安治水人一直在治水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系瑞安市温瑞塘河管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