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希望田野著华章
(上接第1版)
畜禽养殖由传统散养向生态高效、规模经营转变
40年前,瑞安农户房前屋后“家家养猪”,如今,已完成由传统的农户散养向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转变。2017年末,全年生猪出栏13.55万头,家禽出栏161.96万只,水产品产量9.67万吨,肉类总产量1.48万吨。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畜禽业整治,拆除非法养殖场,关停小规模养殖场,停产整顿较大规模养殖场,畜禽业环境整治取得较好效果。
以2017年为例,我市清栏拆除115个复养场,安全清理和拆除化粪池(沼气池)317个,总计4.72万立方米。验收完成规模养猪场31家,42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安装线上防控体系,8家美丽牧场完成验收检查。畜禽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2.4亿元。
我市还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畜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如新建2家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形成农户、基地、企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形成地区性完整的农业发展产业链等。
农民从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瑞安早在2003年1月起就全面取消农业税,成为全国在农业税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县级市,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从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自此之后,我市在探索农业体制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宽。2006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引起全国关注。“三位一体”改革中,我市不断发挥体制机制优势,通过创新生产服务体系,扭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散、弱”格局;通过完善供销服务体系,助推农产品货畅其流;构建信用服务体系,疏通农业资金血脉。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早稻最高亩产屡创全省新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5万吨以上,连续8年被评为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另外,加大“以工哺农”力度,强化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在全省率先编制农业功能区规划,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典型印记
从耕牛遍地到“智慧农机”显身手
“40年前,只要有个发动机,就是先进农机了,手扶拖拉机是当时最高档次的农业机械。”在市农林局,市农机总站负责人黄兆钠说。
而现在,我市实行的是“智慧农机”,它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农业自动化生产加工流水线、农业物联网设备、农业机器人、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等智能化装备,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在我市曹马北斗智慧农机应用示范基地,农机具上安装北斗定位设备,可实时获取作业农机的定位信息、作业轨迹、作业面积、现场图像等数据信息,进行科学调度;在洲渎植保智慧农机应用示范基地,2台自主飞行的植保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操作人员只需手持测绘仪,设置飞行高度,一键启动,带避障雷达的植保无人机便自主起飞,不重不漏地完成植保喷药作业后返回原地。
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正常作业面积在300亩以上,是背负式喷雾机的10倍以上,不仅大幅提高作业效率,还可以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农药,有效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我市正在兴建智慧农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视频监控技术,平台建成后,可以监测设施大棚里作物生长情况和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大棚内环境变化;监控粮食烘干中心作业、合作社库房使用情况;监管补贴机具的作业面积、作业质量与在用情况和全市主要农业机械分布情况等。
我市智慧农机工作走在温州乃至全省前列。今年,我市推进温州首个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创建工作,将建成“机器换人”示范基地5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4个,一级农机维修中心1个,智慧农机应用示范基地5个,提升粮食烘干中心4个。
我市率全国之先推出“政企合送农机保险”政策,农机保费全免,参保农机已超过400台套。农户更新农机积极性高涨,全年新增农机1332台套,发放购机补贴资金752万元,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1.5%。
四十年来,农机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智慧农机的应用,通过提高农机的利用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以瑞安市穗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2016年农机作业收入约220万元,2017年运用智慧农机,科学调度作业农机,合理分配作业时间,作业收入增加到290万元左右,增幅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