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开张 容貌秀丽 气质亲民
塘下:一座小城市的华美嬗变
■记者 张洵煜/文 特约记者 徐洪娒/图
最近,塘下赵宅村村民赵月华的“夜”生活可丰富啦。干完家务活,她喜欢骑着公共自行车去塘下全民健身中心跳广场舞,有时还会和朋友去新开的香港城“觅食”。身边人都说,她变得更年轻了。赵月华笑笑说:“生活环境变好了,日子当然有滋有味。”
近年来,塘下的小城市轮廓日益凸显,承载起塘下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是塘下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塘下小城市培育试点自2010年起至今,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来看看塘下小城奔跑中的姿态。
一砖一瓦筑起新城
城市“身躯”更强壮
站在国泰路放眼望去,这条昔日的“断头路”已打通,两头连接着104国道和罗凤工业区。国泰路是塘下镇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也是北工业园区对外交通和连接塘下中心区的“大动脉”。近年来,塘下新建起不少道路与交通线路,拉大城市框架,一幅大气壮观的城市图景徐徐打开。
眼下,官渎村村民的“安居梦”就要成真。该村创下了四个月内100%签约、100%腾空、100%拆除的“塘下速度”,目前整村改造一期项目已结顶,二期正在主体施工。
官渎村整村改造是塘下不断破题重点工程建设的缩影。去年,该镇完成市域铁路S2线、甬台温高速复线涉及的49个村、313亩交地工作;完成龙瑞公路涉及的21个村、241亩的征地工作;强力攻克停滞5年之久的瑞祥三期拆迁工程;圆满完成塘岙底隧道、南山隧道涉及的所有7个村、138亩征地工作;凤锦路、建新路、凤都二路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中心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塘河景观提升改造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
美化亮化换新颜
城市“容貌”更秀丽
公园里,大片植物簇拥;街道上,绿化点缀着沿路两侧;塘河边,清澈的河水倒映出树木的倩影……这是塘下启动小城市培育试点后的一连串“绿色”组图。
2014年,塘下镇吹响“五水共治”号角,制定落实镇、办事处、村三级河长责任制,经整治,19条垃圾河、31条黑臭河旧貌换新颜。塘下镇也因显著的治水成绩荣获浙江省2014年度“五水共治”先进单位。
2017年,塘下深入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清淤等八大攻坚战,温州唯一省控塘下站位和温州市控罗凤站位、鲍五站位全部销号。在此基础上,塘下又马不停蹄开展塘河综合提升工程,实现从剿劣短板到治水样板的华丽转变。
另外,塘下镇打好大拆大整攻坚战,全镇653间C、D级危房全部完成整治;停滞6年之久的上马村M1地块、停滞8年之久的前庄村A、B地块等旧村改造均全部“清零”;全年完成拆违72万平方米。
同时,该镇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开展“六乱”整治,成为省考核验收的示范镇。陈岙村创成全国文明村,邵宅村创成省级文明村。
小马拉得动大车
城市“性格”更亲民
当前,不少乡镇遭遇“成长的烦恼”,经济虽快速崛起,却受到管理权限的束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困局。借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契机,塘下镇通过上级下放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等管理权限,破解发展束缚,让“城市味”尽情释放。
“以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得跑好多趟,事权下放后,随时可到中心审批窗口咨询。”前来咨询住建项目的韩先生说。在该中心大厅里,如此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这些都是塘下镇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精神的体现。
去年,塘下镇以十大责任捆绑行动为主抓手,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创成省级卫生镇、省级园林镇、省级森林镇、省小城镇综合治理示范镇;2017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第19名,较之2015年排名上升6位。
另外,塘下镇不断编织平安建设网,盗窃、诈骗等各类警情均呈下降趋势,4.2万间出租房消防形势明显好转,去年火灾起数同比下降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