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破解“肠梗塞”难题
小道变大道 危桥变新桥
■记者 黄君君 通讯员 韩威
“现在路宽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堵在家门口。”9月19日,家住雅景苑的陈女士说。雅景苑正临莘阳大道雅儒段,今年年初,该路段的莘阳大道还是“莘阳小道”,往来车辆挤在狭窄的两个车道内缓慢通行,若是遇上高峰期,交通拥堵严重。
像莘阳大道雅儒段这样的“肠梗塞”阻碍了城市交通发展,必须加以治理。记者从市治堵服务中心获悉,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打通“主动脉”,疏通“小血管”,完成了莘阳大道二期(雅儒段)工程建设、九里大桥重建工程等项目。
莘阳大道雅儒段
从拥堵频发到畅快通行
莘阳大道位于市区东面,道路南北走向,北起104国道,南至陈虬路,是连接莘塍、上望、东山的一条交通主动脉。这样重要的一条交通主动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肠梗塞”现象:从莘阳大道与隆山东路交叉口往南,车道突然变少,双向六车道成了双向两车道。
市民陈先生对这段道路曾经的情况记忆犹新。他说:“路口红绿灯时间长,通过红绿灯后,道路突然变窄得排队通过,有时候车挤车,互相不让行,全堵在一起。”陈先生记得,莘阳大道雅儒段刚好有个加油站,有一次,他在高峰期来加油,距离加油站仅有几十米,但狭小拥堵的道路让他足足开了十来分钟。
记者发现,莘阳大道雅儒段除了有加油站、住宅区,还有学校、菜市场等人流密集区。“路太窄,车太多,导致事故频发。”附近居民吴女士说。
据悉,莘阳大道雅儒段长620米、宽21米的东侧半幅道路自2013年通车后一直未开工建设,导致南北往来的车辆只能挤在狭窄的两个车道内缓慢通行,高峰期交通拥堵现象频发,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为此,我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雅儒村历史遗留问题。
2017年11月,滨海新区管委会接手莘阳大道二期(雅儒段)工程建设,在近1个月时间就完成业主变更、重新选址、征地协议签订、预算造价、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同时上望街道加快相关的政策处理问题攻坚。
2018年2月6日,莘阳大道二期(雅儒段)工程正式进场施工。该工程工期为120天,实际工期历时85天,比预计工期提前1个多月完工,并于6月19日通过竣工验收。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莘阳大道雅儒段,宽敞平坦的双向六车道展现在眼前,新铺设的沥青路面上,交通标志线清晰,来往车辆井然有序,两侧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人行道旁还种上绿植。“现在道路宽敞多了,也方便多了,去接孩子放学节省了很多时间。”市民林女士说。
“莘阳大道雅儒段的全线通车,有效缓解了周边交通拥堵情况,同时切实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市治堵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在远期规划中,莘阳大道要一直往南延伸至飞云江畔的滨江大道,建设成为我市东部城区南北通行重要干道。
九里大桥重建
危桥不再,通行更便捷
每天上午,家住在莘塍街道的陈先生都会开车前往位于上望街道的公司上班,九里大桥是必经之路。“九里大桥连通了莘塍和上望两地,让我生活更方便。”陈先生说。
曾经,万松东路还没有延伸至滨海新区,人民路也没那么便捷,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九里大桥就是莘塍、上望两地群众来往最主要的通道。然而,随着时光流逝,交通量日益增大,九里大桥问题日益突出:桥墩出现开裂,最严重的地方可以看到20多厘米的裂缝;桥面水泥脱落,钢筋裸露在外。
“桥墩已经开裂了,走在上面人心惶惶。”村民们颇为担忧。因桥墩开裂、桥面破损等原因,九里大桥被鉴定为危桥,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隐患,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6月15日零时起,相关部门对该桥封采取了临时封道措施。
临时封道给两地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安全,桥面上临时浇筑了隔离桩,机动车无法通行,只能绕道,同样的路程比过大桥远了很多。” 家住在九里大桥边上的莘塍街道前埠村居民吴义凯深有感触地说,桥面上的隔离桩缝隙仅容电动车和行人通行,经常会看见电动车与隔离桩发生刮擦,驾驶员受伤的情况。
群众对于尽快启动九里大桥工程建设的呼声强烈。“以前车辆可以过桥,去莘塍很方便,现在只能绕道了。这座桥是拆还是修,希望让我们有个数。”上望街道九三村村民潘先生说。
2017年9月17日,九里大桥重建工程进场开工。该工程北起莘塍街道码头南路,南至上望街道望盛路,宽8米、长56米,横跨温瑞塘河,主要建设内容为老桥拆除并重建。经过几个月的重建,4月27日,九里大桥顺利通车,老桥变新桥。
近日,记者从万松东路经码头南路,来到了九里大桥。重建后的九里大桥桥头两侧设置了限高柱,限制超高超重车辆通过大桥,走上九里大桥,桥面平坦,来往的居民络绎不绝。“前段时间要绕路,现在桥造好了,来往莘塍、上望两地方便多了。”潘先生说。
市治堵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九里大桥重建工程的完工,不仅为上望、莘塍两地架起了通行的桥梁,更解决了两地群众出行绕远路的问题,切切实实为群众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