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在传承中探寻创新之路
瑞安先贤与近现代中国——省社科界第四届学术年会分论坛主题报告会专家学者报告摘录

    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在传承中探寻创新之路

    瑞安先贤与近现代中国——省社科界第四届学术年会分论坛主题报告会专家学者报告摘录

    ■记者 陈京子/文 庄颖昶 通讯员 李文辉/图

    瑞安,天瑞地安。瑞安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好地方,素有“理学名邦”“ 东南小邹鲁”美誉,在二十五史中立传的就有20多位,近现代涌现出50多位瑞安杰出先贤。今年恰逢孙诒让、洪炳文诞辰170周年,项湘藻诞辰160周年,周予同诞辰120周年,缪天瑞诞辰110周年,沈靖诞辰140周年。

    一场以“弘扬瑞安先贤精神、走在改革发展前列”为主题,由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温州市委宣传部、瑞安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和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的瑞安先贤与近现代中国——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分论坛活动昨起在瑞举行。

    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汇聚瑞安,缅怀瑞安先贤,挖掘、提炼瑞安文化思想精髓,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瑞安文化软实力,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道德滋养。

    现摘录本次活动中主题报告会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整理并呈现给广大读者。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宗教系主任、教授李天纲

    纪念清末思想解放先驱孙诒让

    李天纲从“如何评价孙诒让”“思想解放的先驱”“孙项新学的同光渊源”“经学家与思想解放”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观点和看法。

    梁启超把孙诒让列为“正统派”,称之为清代汉学的三大“殿军”之一,但包含贬义。章太炎誉孙诒让为“海内奇硕”,但赞誉在不意间也带来了一些认识偏差。李天纲认为梁启超和章太炎都忽视了孙诒让治学中的“经世致用”倾向,以及他在瑞安、温州成功进行的新式教育实践。

    李天纲认为在一片“保国、保种、保教”的声张中,孙诒让肯定“西学”入华推动了中国的进步,批评中国许多地方风气不开,民情“守旧”以及把西洋传教士援为自己的同道和朋友,就是他思想解放的标志。孙诒让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者,他的“中学”向“西学”完全开放。

    甲午战败之后,孙、项二氏合作办学兴业,既有振兴地方的初衷,更是受爱国情绪感召。孙诒让既继承了父亲孙衣言、伯父孙锵鸣的事功,也在同光时期中外熙洽的氛围中形成了融会贯通的经学主张,相对于周围的保守派,他对“西学”“新学”的态度非常开放,他的社会改造实践也推行得更早、更切实际。

    一百多年后回看清末的“变法”过程,梁启超的结论不太可靠,孙诒让、章太炎这一批“经学家”其实正是思想解放的先驱。孙诒让显然是一位学问严谨,思维缜密,且思想解放的变法人物。仅仅一个“经学家”,或者是“正统派”的评价,对孙诒让都是不充分,也是不公正的,他的言行证明“经学家”同样能发展出进步思想。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林茂

    瑞安的历史文化特点

    汪林茂从“瑞安学术文化的U字型路径”“为什么会是U字型的路径”“近代以来务实精神在瑞安的弘扬”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观点和看法。

    汪林茂是在研究浙江学术史的时候注意到瑞安的。据了解,瑞安县在两宋时期有本县籍历史名人16人,其中著名学者8人,有陈傅良、叶适、曹叔远等,都是很有影响的永嘉学派先辈或主要成员,标志着瑞安的学术及文化历史进入了第一个高峰。但元代瑞安籍历史名人骤减至2位,明代虽有15位,但其中13位是官员。清初5人中有两位是有成就的乾嘉学派学者,晚清有6位历史名人,延续到近代,有陈虬、孙诒让、黄绍箕等学者,说明瑞安的学术及文化到近代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北宋儒学复兴,理学开始兴盛,同时内部也发生了分途行进的现象,从一开始瑞安人就选择了务实的、讲求“践履笃实”、经世致用的思想和学术方向。元明代,盛行程朱理学,史书上几乎没有瑞安籍有影响的学者。直到清代初年,浙江学术界兴起由虚返实思潮。具有“务实而不务虚”学术传统的瑞安学界,接受讲求“实事求是”,主张“无征不信”的汉学,先后出现了从孙希旦、洪守一、方成珪并一直延伸到孙诒让的考据学派群体。

    道光朝以后,面对国家内外危机越来越严重的现实,瑞安学者们对只向古书考察的考据学术渐渐失去了兴趣,纷纷转向面向社会实际的考察和“求是”。孙衣言、孙锵鸣致力于宣传永嘉学派“事上理会,步步着实”的务实精神。19世纪90年代,孙诒让和黄绍箕、项崧等人以实事求是精神,把改革活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先后创办了瑞安学计馆、瑞安方言馆等。

    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温州政协智库专家、温州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洪振宁

    走在早期现代化前列的瑞安人

    洪振宁从“近代瑞安知识人较多,文风鼎盛”“近代瑞安人积极参与变法图强”“近代瑞安人求富图强,发展实业”“在外瑞安人取得的业绩不一般”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观点和看法。

    近代中国变法图强的进程中,瑞安人勇当探路者,提倡新学,传播科学,兴办新式学校,发展工商实业,致力于民生改善,推动知识与制度的艰难转型,推进了早期现代化。

    孙衣言、黄绍箕、陈虬、宋恕等近代知识人把变法维新的理念引进瑞安,复活本土的事功学说,寻找图强的思想资源,又从瑞安的诒善祠塾、利济医学堂和玉海楼出发,瑞安人走向温州、杭州,走向上海、北京,形成一种影响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的新力量。

    进入近代以来,由于知识精英的自觉与努力,现代性在瑞安、温州不断成长,成为了推进早期现代化不可忽视的动力。近代史上,温州现代化步履艰难蹒跚,但温州人积极参与变法图强,对现代性的追求,对民生改善的探索,却异常坚定。

    文脉在这块土地上传承。近代温州学者勇于探路、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同仁合群、抱团合作的作风,后来被温州商人继承。那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温州人身上代代相传。改革开放40年来,温州人继续探路开拓,以敢为人先的探索实践,使得温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带给百姓更多福祉,也不断给国人以新的启迪,温州也被人们视为中国发展民营经济领跑者、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创新之源。如今温州人正在续写创新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公告
   第00007版:金周刊
   第00008版:金周刊
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在传承中探寻创新之路
瑞嘉庭院智能垃圾分类项目启动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3 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在传承中探寻创新之路
2018-1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