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活字又“活”了
——记木活字印刷术省级传承人王志仁
■记者 陈京子
这段时间,木活字印刷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志仁一直在书写老宋体反字,计划做一卷老宋体字库。它以新华字典为原型,将字典收录的所有单字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成老宋体,形成字库。“这1万多个老宋体字,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木活字印刷术中所运用的老宋体,能让木活字印刷术更好地传承发展,也是我作为木活字传承人应该做的。” 王志仁说。
“书写老宋体可是一件细工慢活,需要专心致志,一天时间,最多也只能写50多个字。从2014年开始,我每天抽出大量时间去写,没想到在眼看就要完成的2016年下半年不慎遗失了,1万多个字只剩下了100多个字。”王志仁叹息道,为了心中的目标,他拿起笔重新开始撰写,现在已经完成近半的进度,写了4000多个字。
王志仁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当时几乎完成的字库照片。一卷150米长的宣纸,一个个娟秀质朴的字分成四行整齐地排列在宣纸卷上,像一件精美的书法长卷。“要写完这1万多个反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志仁感慨道。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已传承了23代,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实物见证。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1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2岁的王志仁就出生在木活字印刷术之乡——东源。作为木活字印刷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志仁一直致力其技艺的研究和传承,40多年从未间断。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