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委党校第30期中青班接棒“三年行动计划”
学干结合蹲点帮扶 破解难题共谋发展
学员们到宅西村田间查看道路情况
学员们上山查看英山村灌溉渠道

    市委党校第30期中青班接棒“三年行动计划”

    学干结合蹲点帮扶 破解难题共谋发展

    ■记者 苏盈盈

    “青年好榜样,百姓好参谋。”11月12日下午,陶山镇向荣村党支部书记单锡娒为市委党校第30期中青班送去一面锦旗,他说:“多亏了你们,我们村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礼堂!”

    近年来,市委党校创新学干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中青班“三年行动计划”教学项目,要求学员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提高中青班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员的党性修养。

    今年9月,市委党校第30期中青班学员接棒“三年行动计划”教学项目,把56位学员分成4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联系湖岭镇宅西村、林川镇英山村、曹村镇东岙村和陶山镇向荣村,开展结对帮扶。近几个月来,学员们使出“浑身解数”,攻克一个个难题。

    田间道路让农业生产更高效

    近日,“修建村内田间道路”的消息在湖岭镇宅西村里传开了,村民纷纷感叹:“盼了这么多年,修路总算有眉目了。”

    宅西村有农田200多亩,全村130户有60多户从事农业生产,且以老人居多。“200多亩农田里没有一条正式的道路,农民到田间耕作只能在狭窄、泥泞的田埂上行走,十分不便。”村党支部书记何育满说,农用车、农耕机等农业设备难以进入田间,给农业生产造成不便,粮食瓜果丰收时,农民只能靠人力挑重担。

    修一条田间道路成了村民的期望。然而,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这件事一直没有进展。第30期中青班第一组学员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接手了这个难题。

    “村民的迫切需求就是我们破难攻坚的方向。”该组组长介绍,修建田间道路涉及土地性质、落实征地指标等事项,前期政策处理难度大,组员们发挥各自特长,积极和镇、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工程建设扫除了前期难题,并协助村里向上级申请补助,解决资金问题。如今,该项目已基本尘埃落定,圆了宅西村农民多年的梦想,组员们觉得特别欣慰。

    “现在镇里已经立项,下一步就要启动道路建设,村民都很开心,还筹集了一部分修路资金。”何育满信心满满地说。

    修建渠道保障山区灌溉用水

    林川镇英山村位于海拔270米的山上,村里有一条长2300多米的灌溉渠道,由于渠道多年失修,渗漏严重,其中首端段长800米存在杂物淤积、渠面沉陷、渠沿滑坡等现象,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下,不能满足近400亩良田的灌溉需求,特别是每逢旱情,村民要用尼龙布铺设引水,可是效果很差。

    近几年来,村民要求修建该渠道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在资金落实和施工技术上遇到难题,导致项目难以启动。

    据了解,修建渠道需要近30万元资金,其中首端段渠道修建需要9万元左右。但是,该村是西部山区村,村集体缺乏经济收入,村民又无力自筹资金,加上该灌溉渠道位于陡峭的山坡上,场地狭窄,施工难度大。

    第30期中青班第二组组员引导村“两委”分期分段实施,首期计划投资9万元,拟定实施800米长渠道,11月2日开始施工,有望在11月底完工,为该村打好春耕用水提前战。

    “我们邀请水利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制定建设方案,针对施工难问题,决定采用管道灌溉方式,投资省、工期短。”该组组长说,组员们积极与水利部门和当地镇政府沟通协调,成功申请了水利建设资金,解决资金难题。此外,他们还请水利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

    建旅游服务中心促产业发展

    曹村镇生态环境优越,人文资源丰富,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该镇全力推进“全域景观化”建设,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等组合拳,不仅治好天井垟的“涝”症,还变涝区为景区,打造出以天井垟美丽河道为轴,串联18个“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多元文化村,成为当地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日益增多的游客对旅游配套设施有了更高的要求,曹村镇计划在东岙村新建一个旅游服务中心,并结合我市推行的“三权分置”政策,利用已有的农房和周边空闲场地打造该项目。但是,由于前期工作尚未到位,该项目一直没能启动。

    今年下半年,市委党校第30期中青班第三组将该项目作为攻坚课题。为了尽快启动项目,组员们实地走访调研,以座谈、询问的方式与当地村干部、村民展开探讨,并向镇分管领导深入了解未能启动的主要原因,将问题摆上桌面,逐一梳理,研究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等。经过多方探讨与调研论证后,第三组组员与镇领导均认为,该项目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为了得到相关职能部门对该项目可行性的最终认定,10月26日,该组组员联系发改、国土、住建等部门召开协调会,认真探讨该项目,现场演示效果图,并一一回答各部门的提问。最后,各部门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可行性。经过协调会达成统一意见,该项目的立项以及后续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据悉,曹村镇东岙村旅游服务中心位于东岙村下湾自然村,总用地面积13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总投资约1500万元,由东岙村集体融资建设。

    村民有了家门口的文化礼堂

    传统社戏、鼓词表演、专题巡演……近年来,各类文体演出走进文化礼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茶余饭后到文化礼堂唠唠家常,这样的生活让陶山镇向荣村村民羡慕不已,在村里建一座文化礼堂成了大家共同的愿望。然而,由于村里缺乏启动资金,加上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需要修建资金,建设文化礼堂在村“两委”成员眼里成了不敢想的“奢望”。

    今年9月,第30期中青班第四组与向荣村结对,启动蹲点帮扶。得知村民对文化礼堂需求迫切,而村里因为资金问题一直不敢启动,组员们首先对村干部做思想动员,鼓劲提振信心,并表示会协助做好前期工作,帮忙向上级和社会申请补助资金。

    近2个月来,组员们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决定将村里一处场所加以改建。向荣村文化礼堂建设项目投资约25万元,目前已进场施工。

    “年轻人点子多、干劲足,要不是他们帮忙出谋划策,文化礼堂梦依然遥遥无期。”单锡娒连声称赞,并代表村“两委”送去了一面锦旗。

    “看到文化礼堂建设进度一天天刷新,想到村民今后在文化礼堂看大戏、唠家常,我们心里特别欣慰。”第30期中青班第四组组长说,深入基层才会了解群众所急、所需,通过一二个月时间为村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是一件有价值的事,学干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正是中青班“三年行动计划”教学项目的意义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广告
   第00008版:学周刊
学干结合蹲点帮扶 破解难题共谋发展
芳庄乡“线乱拉”整治
初见成效
芳庄乡召开
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4 学干结合蹲点帮扶 破解难题共谋发展 2018-11-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