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全面打造“学段德育”品牌
用德育铺就成长底色
■记者 欧苗苗 通讯员 黄长荣
“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苏霍姆林斯基
从课堂到活动,从校园文化到家校联动,这几年,瑞安的学生德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课程改革、文化育人、落地落细落小的理念、家校联动、全方位全过程等育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深入推进“四品八德”教育和“一校一亮点,一区一品牌”德育品牌建设,努力将“四品八德”教育与“学段德育”打造有机融合,形成了瑞安中学“担当德育”、安阳实验中学“至善德育”、安阳实验小学“星卡评价德育”等几十个教育特色品牌。
率全省之先提出学段德育理念
“前些年,德育似乎被淡化、边缘化,学校重知识传授轻德育实践,德育的方法途径单一,缺乏常态机制和有效途径载体等,现在是时候抓德育这一核心工作了。”市教育局学生科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很多学校校园是美起来了,但是学生并没有“活”起来。如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需要理念引领,需要加强指导,需要放手实施。
去年8月27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做什么”和“怎么做”,将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该负责人说,《指南》是中小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落实《指南》,就是做好中小学德育的规定动作。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市的德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把规定动作全面落实到位。
去年年底,我市率全省之先提出了学段德育的构想,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四品八德”,分学段推进德育系列活动,并将瑞安中学、市二中、市五中、安阳实验中学、安阳实验小学、市第二实验小学、隆山实验小学等7所温州市德育示范校作为第一批学段德育试点学校,学段德育系列活动真正落地。
目前,我市在前期7所学段德育试点学校的基础上,再确定第二批试点学校,包括已经被评为瑞安市德育示范校和各镇街中心校等。下一步,我市将全面启动中小学学段德育,着力打造瑞安特色“学段德育”品牌,并通过三年(2018至2020年)努力,力求“一校一亮点,一区(教育学区)一品牌”,争创温州市德育示范校10所,瑞安市德育示范校50所,瑞安市“学段德育”特色校100所。
试点学校走出自己特色路
试点学校一
今年8月27日上午,瑞安市规范化初中少先队建队仪式观摩活动暨“益动中学”初中少先队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在安阳实验中学举行,该校近千名七年级新生参加。
轻柔的乐曲声响起,自正互正衣冠端整身体,鞠躬行拜师礼叩谢师恩,互行拱手礼感谢同窗关照,入学宣誓筑梦新希望。在庄严而隆重的仪式氛围中,同学们理解了学礼知书的内涵,感受到安中至善文化行规礼仪教育的熏陶,从此开启美好的初中学习生活之旅。
仪式上,4位少先队志愿者上台刷卡启用“志愿汇”市民卡,并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勇做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好少年。
据悉,为推动少先队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增强初中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少工委决定联合开展“益动中学”初中少先队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工作。作为温州市仅有的两所试点学校之一,安阳实验中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行志愿服务计划,全面实施公益积分管理办法,力求形成一个范本,让更多学校携手同行助力公益。
七年级入学礼、八年级青春礼、九年级毕业礼……在安阳实验中学德育副校长程瑞锋看来,学校的“三礼教育”,是学段德育系列活动之一,就是力争将学生培育成七年级至和少年、八年级至诚少年、九年级至臻少年,初中阶段培育“至善学子”。
试点学校二
市实验二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200多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测试,发现自我感觉“不幸福”的人竟高达34%,其中有9.8%的孩子感到自己很不幸,而懂得感恩他人的只占了18.4%。这样的调查结果让很多人颇感意外。
该校德育副校长戴雅丽分析,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富裕的家里,父母、亲人是以他们为中心,宠爱有加,大包大揽,让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养尊处优生活;在学校,老师总是以他们为重点,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队员个性的培养与张扬……
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但没有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弱化了孩子对幸福的主观感受。
学校针对当下不少孩子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懂享福不会感恩的状况,确立了“惜福感恩”特色教育活动,并通过系列活动将学段德育渗透到每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在“幸福墙”上,悬挂起感恩名言诗句、惜福典故和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在“幸福屋”里,开辟“感恩文化角”,制作“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展牌;在“幸福报”上,利用校刊校报《五自雏鹰报》《教苑风》上开设“惜福感恩”主题的专刊专栏;在“幸福电台”中,定期播放红色歌曲和感恩歌曲,使孩子们置身于这种温馨舒适而又催人奋进的“幸福乐园”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从而提高他们对幸福的认识,增强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试点学校三
上周,马鞍山实验小学三(1)班的同学们走进了大自然这间最广阔的“教室”。
他们来到田间地头,沿着田埂穿梭,前面是一行行笔直整齐、长势喜人的蔗林,中间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看到此景,同学们不自觉地撸起袖子,加入忙农活的队伍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稻花香里说丰年”……触景生情,同学们一边擦汗一边脱口而出这些经典诗句,让身旁的家长不禁感叹以前只会背,没有真正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现在动手做了,居然深有体会。
带上丰收的果实,同学们向百年老字号——百好乳品有限公司出发,了解乳品严谨的制作过程,并在工人叔叔阿姨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奶茶制作。
走出校园,走进田园,走进企业,体验农家生活,体会工匠精神,让同学们深切感受世上本没有什么容易的事情,以及通过劳动收获果实的喜悦。
马鞍山实验小学以“劳动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切入点,形成了完善富有特色的学段德育框架。在课程群中,劳动课程是一大亮点,以四品八德与学段德育为载体,打造雨露德育课程群,构建了含礼仪课程、假期课程、小小名家课程、主题德育课程、家长大师课程、劳动课程、STEM设计课程、营地课程在内的学校八大德育课程群,并将八大德育课程分低段、中段、高段3个年段给予落实。
队伍建设保障德育品牌创建
“班主任是鸡蛋中的‘蛋黄’,是学生首席德育导师。”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调查表明,愿意当班主任的老师不足50%,80%以上的班主任表示压力大,其中感觉压力非常大的占44%。
“今年,我们要研究、探索,争取把这些数字减下来,给班主任减压,给班主任提供平台,打通上升通道,增强班主任获得感和幸福感。”该负责人说,他们会不定期开展德育干部和教师培训,邀请部分温州和瑞安市名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参加,探索和尝试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一种新模式。下一步,他们将建设好一批市级、学区级、校级班主任工作室,保障教师队伍更加出彩。
此外,我市还积极打造“春雨讲坛”品牌教育,全面推广我市“春雨讲坛”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进校园活动。近3年我市各校邀请温州“新雨”家庭教育讲座场次连续居温州市前茅,每年各级各类学校成功预约70多场“春雨讲坛”家庭教育进校园讲座,普及全市各片区,跨度幼儿园至高中,惠及家长2万余人。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整体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层次递进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化、系统化和序列化水平。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科老师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