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片警”谢永毛:
这是一个会“转”的警察
■记者 钱枫枫
他长得高高瘦瘦,走起路来还略显驼背。作为片警,他更愿意形容自己像陀螺,一个“转”字几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就是马屿派出所社区民警谢永毛。
“转”出平安“天网”
今年38岁的谢永毛,原先在陶山镇某村当过两年多的大学生村官,2011年通过考试入警,被分配到马屿派出所。不论是担任办案民警还是社区片警,谢永毛都如鱼得水,这得益于他最擅长的“群众语言”。他说:“当大学生村官的时候,不仅要与村干部交流沟通,更要挨家挨户与村民零接触。”
2015年,谢永毛开始担任马屿镇篁社社区的片警。篁社辖区17.4平方公里,这里除了有100多家工业企业,还有近2000间出租房和近9000名外来人口,是马屿治安状况最复杂的区域。2016年临近年底,辖区内接连发生盗窃案件。谢永毛深入走访案发现场后发现,这些村居大多没有安装监控。当时恰逢我市正在大力推广云监控建设,谢永毛心想,如果能实现监控全覆盖,那盗窃案件高发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可当他跑去村居“推广”云监控时却碰了钉子。“村里觉得监控装不装没什么实际意义,毕竟被盗的是少数,而且还涉及经费……”谢永毛说。
作为民警,谢永毛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他开始发挥自己的“陀螺精神”,每天去辖区里转,找村干部,这次碰不到下次再来。同时,他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上的支持,尽量减少村居的负担。经过两年的努力,篁社社区已安装了300余个视频监控,实现云监控覆盖,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转”回来的联防队
2011年5月30日,篁社工业区两家眼镜厂被盗价值1万余元的银焊线,民警获取了3名犯罪嫌疑人的图像信息。次日,篁社眼镜基地联防队员在巡逻时发现这3名嫌疑人,将他们控制并扭送至马屿派出所。经审讯,上述3人对盗窃银焊线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篁社社区企业众多,治安历来复杂。10多年前,一些企业主自发出钱组建了一支纯民间力量组成的联防队,在企业密集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在维护治安秩序和保护公私财物方面发挥了不少作用。
近年来,由于企业变迁多、经费筹集难等问题,联防队陷入了濒临解散的局面。2017年上半年,由于经费不能到位,联防队正式停运。没了联防队的巡逻,辖区治安状况下降,夜间打架斗殴案件明显增多,谢永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谢永毛再次发挥“陀螺精神”,一次又一次深入村居和企业了解情况,并努力争取镇政府的支持。在他的不断奔波和协调下,联防队经费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停止2个来月后重新运营。
目前,该联防队有7名固定成员,以轮班的形式24小时不间断巡逻,辖区治安状况大有起色。
“转”来注销20多年的户口
今年2月24日下午,一名须发花白的男子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进马屿派出所。该男子叫杨圣伏,现年64岁,是马屿镇河岙底村人。杨圣伏42年前跟朋友去了文成打工,随后又跟人去了福建打工,期间还生了一场大病,无法干重活,平时只能打一些散工勉强解决温饱问题。2008年,杨圣伏到了福建南平,过起了租房打工的日子,至今仍单身一人。
年纪大了后,杨圣伏越发想家。今年年初,他听说现在可以办理低保,但前提是要有户口。此次是他离家42年后第一次回到马屿,就户口办理事宜向民警求助。在谢永毛的帮助下,杨圣伏找到了弟弟杨圣木。杨圣木说,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人口排查中,因哥哥一直下落不明,所以被当成失踪死亡人口,户口已被注销。
为了早日帮杨圣伏恢复户口,谢永毛驾车6个小时翻山越岭赶到福建南平,花了3天时间向当地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杨圣伏是否落户、是否结婚生子、是否长年在当地工作等信息。回到马屿后,他又向当地村干部、杨圣伏亲属了解情况,并查询宗族族谱。短短两个月,谢永毛几乎“转”遍了所有跟杨圣伏有关的地方,找了所有和杨圣伏有关的人员,最终确定了杨圣伏的身份。今年4月底,杨圣伏告别了42年的“黑户”身份,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证。
业余时间围着儿子“转”
生活中的谢永毛酷爱运动,尤其喜欢篮球和足球。2017年,谢永毛参加了市公安局第四届五人制足球赛获得团体第4名。
他也把自己这些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当成了自己“育儿经”的一部分。谢永毛的儿子小时候体质很差,三天两头就会发烧感冒,刚开始的时候练习跳绳,一分钟只能跳18个。他开始有意识地带孩子去踢足球,一方便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孩子团队精神。小区空地,学校操场,经常可以看到父子俩奔跑踢球、其乐融融的身影。
几年下来,孩子的身体明显好转,很少生病,谢永毛欣慰地说:“我儿子现在跳绳一分钟可以达到120个了。”不久前,小家伙还入选了所在小学校足球队的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