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首期农村实用人才乡村论坛
农培创新模式聚焦乡村振兴“带头人”
■记者 潘敏洁 通讯员 伍邦国/文 记者 金邦寅/图
11月16日上午,瑞安市乡村振兴第十七期培训暨第一期农村实用人才乡村论坛在东阳举行。论坛分享了2018年瑞安农培工作成果和农培创新经验,聚焦如何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带头人队伍,为助推温州乃至浙江的农培工作提供瑞安创新经验与实践探索。
人才聚,乡村振兴才能有底气。今年以来,市农办(农培办)根据市委市政府具体部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注重培训模式创新,扎实深入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得到了省、温州市领导的肯定与点赞。今年1至11月,完成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17期,完成培训人数1678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1037人(包含全部23个乡镇街908个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第一轮轮训),新型职业农民406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35人。
瑞安农培创新模式,突出抓好“人”
论坛当天,来自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村,三权分置试点村,相关景区村, 20强农业龙头企业、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瑞安市女能手联谊会代表等130多人与会。
论坛上,我市陈岙、江桥、东岙、呈店、茶场等5个新农村建设典范的相关代表一一上台发言,从自身村发展现状,分享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让人受益匪浅。
在瑞安,为了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这样的农村人才培训隔三差五就会举办一次,以便他们能够运用新理念、新知识积极投身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事业。“乡村振兴要突出‘人’ ,瑞安致力于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及特色产业带头人。”市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市农办对培训内容及方式进行创新,并探索多样化培训服务链,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今年以来,市委农办(农培办)积极与温州市农培办及其定点培训机构等沟通协调,将中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内容安排上由“4天授课、1天实训”模式改为“2天授课、3天实训”,并事先精心安排学习课程、考察实训示范点课程、座谈交流、学员分享安排及后勤保障等,真正做到封闭式管理模式以及“请进来讲授”与“走出去感受”相结合。同时,还积极谋划延伸培训服务链,主动做好与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培训工作等对接,开展“互看互学互比互促助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把单一培训延伸至本乡镇街,到跨乡镇街的互看互学互比互促活动,再到项目落地指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省市专家点评,深化带头人培训工作
论坛上,来自省、温州市相关领导专家对我市各典型村的农培工作及乡村振兴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分享了探讨乡村振兴及农培工作的经验,为探寻深化农培工作及乡村振兴的路径贡献真知灼见。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引领,以“产村人”融合发展为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目前,我市开工建设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启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19个、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16个,天井垟田园综合体被列入2018年温州市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温州市委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朱永明表示,近年来,瑞安涌现了不少农村实用人才,带领农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放眼温州也涌现了不少农村实用典型人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瑞安可以取长补短促发展。下一步,希望瑞安可以持续扩面、提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省农业农村厅农办基层建设处调研员陆益表示,人才始终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人解决了,矛盾和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上,我省一步步扎实推进,培训仅仅是第一步,我省还成立了浙江农民大学,同时各县区都成立了“农民学校”,通过这些分级分层的农民培训基地,为农民提供长效性的教育培训服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同时,从省到地方,对农村人才的资金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他希望,瑞安可以组织人员到更多省内发达地区,如湖州市渔村、杭州桐庐县以及省外交流学习,学习更多知识、经营,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今年以来,瑞安农培聚焦“带头人”和“示范培训”,通过走出去学、现场传授、集中培训、沙龙交流等多种形式,为瑞安乡村振兴的腾飞提供智力支撑。
瑞安农培工作创新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也得到了省市上级有关领导和各乡镇(街道)的普遍认同。今年,我市农培办审批了2018年新一批22家农民素质培训定点机构和17家农民素质培训实训示范基地。瑞安还组建了农民培训工作协会,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提升农民业务能力。今年7月,瑞安率温州之先成立了乡村振兴学校,每年将安排 20 期,培训各类农村人才 2000 人。
践行新使命,学员分享乡村振兴实践与探索
在此前两天的实训中,学员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一路问,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探寻。15日晚,学员们还参加了一场以《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培训课。大家意识到,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要跳出农业看农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创意创造新价值。
在论坛互动环节上,学员们就农民素质提升,在乡村振兴中遇到的焦点、难点问题,向专家以及典型村代表取经、论道。“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关于农民素质提升问题,是否好的经验分享?”“土地流转,如何与本村的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高楼茶民抱团后,做了哪些事情,目前进展与成效如何?”……
会上,学员们畅所欲言,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焦点与难点问题向嘉宾们询问、求解。“这次交流收获颇丰,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破解土地瓶颈等问题,我找到了一些答案,对今后我们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有了新的思路。”一位来自仙降街道金山村的干部说。
据介绍,2019年,我市将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及特色产业带头人;在培训内容上争取多元化,比如,推出高楼清明早、陶山甘蔗、高楼杨梅等特色培训,并与各部门单位合作扩大影响。同时,继续开展培训工作回头看活动,抓典型促示范,做优做强培训资源,使农民培训创新工作运行更接地气、更具实效,全面做好服务文章,为真正落实村强、景美、人和、农富的终极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