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堡垒”,强队伍,做先锋
“红色力量”撑起曹村乡村振兴脊梁
■记者 林瑞蓉 通讯员 虞瑞厅
“乡村振兴”是时下的热点话题。今年以来,曹村镇坚持全域景观化、全域旅游化融合发展,推进党建示范带、乡村振兴示范带、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三带联建”,获得全省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温州市平安乡镇等先进荣誉,列入温州市首批五大田园综合体试点,三项指标居温州前五,为瑞安打造了乡村振兴“曹村样板”。
众多荣誉加身的背后凝聚着一股股力量:全镇上下一心全力付出,自上而下坚持党建引领,基础扎实的“红色堡垒”,优选精配的干部队伍,以及党员志愿者的正能量。曹村用“红色旋律”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用“红色力量”支撑起乡村振兴的脊梁。
产业发展
带动致富新动能
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如何实现产业兴旺,是曹村镇委镇政府一直思考的课题。
文化和生态资源是曹村镇最宝贵的资源。镇委镇政府立足生态禀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曹村重修梅龙、虎丘、凤岗三大古书院,建设耕读广场等四大研学项目;办好曹村花灯旅游节,建成大地艺术、稻田花海等十大旅游项目,推出进士索面等20多种文化产品,今年已吸引游客60多万人次,是去年的2.5倍,带来旅游收益超2000万元。据了解,今年以来,曹村总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较去年新增3个,全镇50%的村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
今年,曹村镇委镇政府以创建温州市级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力促“农、文、旅”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延伸,相互叠加,形成“一、二、三”产业循环联动的产业集群。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打响农业品牌、打造农业产业园区等手段,实现传统农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曹村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班子成员实行项目“一对一”服务,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今年,该镇主动到“北上广”招商选资30多批次,成功引入全国知名智慧稻田共享平台“艾米会”,带动20亿元社会资本下乡,打造2万亩智能农业大数据科技园,推出的生态胚芽大米每公斤达到40元,单价是普通大米的10倍,预计亩均收入由2000元提高到1.4万元。艾米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落地,预计带动18个村5000个农户增收。
曹村旅游资源丰富,全域景观化向全域旅游发展是曹村人的共同期盼。该镇党委搭桥牵线,促成浙江中青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与全镇1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资成立瑞安市乡悦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以天井垟为核心的研学旅游环线,预计年收益可超百万元。该项目将客流导向农村,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拉动当地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发展,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11月30日,“曹村研学游线路”开始第一次试运行活动,市实验小学四年级150名学生坐上旅游大巴来到曹村镇,开启了一天的研学之旅。据悉,“曹村研学游线路”以地方传统文化为主要特色,结合曹村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融合“非遗”文化、进士文化、耕读文化、田园体验、红色教育等多种元素,开发了具有浓郁曹村乡土文化气息和创意创新理念的特色研学旅行体验,适合五年级至八年级学生。
基层党建
提升发展引领力
一条党建示范带串起一组风光,引领一方发展。曹村镇以“诗画田园”党建示范带建设为主载体,打造了一批整体水平高、作用发挥好、发展态势强的党建“高地”,为曹村实现全域景观化建设、建成美丽曹村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东岙村被列入党建示范带一期建设目录,于2017年12月完成建设提升,传统庭院式建筑风格的村民中心、瑞安首个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大厅式党群服务中心等处处彰显着党建元素。
东岙村的显著变化,折射出该镇以党建示范带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进而释放发展势能的决心和实践。据悉,该镇以党建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开展了以村民中心规范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红色阵地提升行动,党建示范带覆盖的村民中心要求按照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打造,新建和改建办公楼超过60%,实现庭院式办公楼全面覆盖,省级“双整”示范村达1/3。
今年,该镇继续实施党建示范带二期建设,大力推进许岙片3个村、集镇区域6个村党建示范点建设,与一期建设的示范点相呼应,形成一条从钱马线至江曹线环绕曹村,将党建工作、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融为一条故事线,带动整个曹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党建示范带。
队伍建设
汇聚先锋正能量
曹村镇坚持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着力构建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工作格局,致力于打造我市乡村振兴的高地。这不仅考验基层党组织“领头雁”,还要求众多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示范,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中。
怎么做?曹村镇自有想法与思路。通过探索创新基层治理体系,以“支部建在连上”为理念,曹村将基层治理和攻坚触角延伸到临时党支部、党小组,拉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去年,该镇探索村级换届选举新形式,在曹东、曹南、上都三个行政村首推村委会人选党员信任票,改变“党员选村支书、村民选村主任”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常规模式,让党员发声充分表达对候选人的意愿,选出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班子队伍。今年通过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调整一批村干部,同时及时补充返乡大学生进入村班子队伍,激活村级新鲜血液;开展“擂台比武”,分主题对村干部进行考核,每个季度考一次,晒出排名,形成典型示范、村村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该镇还建立“支部吹号、党员报到”制度,开展“红色星期天”活动,通过“1+18+N”(镇党委+18个村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群众)手把手帮带方式,形成支书带头、党员挑担、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曹川路整治项目临时党支部发动党员267名,群众自愿拿出屋前屋后闲置用地22.5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各村党支部吹响行动号角,村“两委”成员、党员和热心村民共同参与,对照“乱点”清单逐一攻克;每个星期天,各村党员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活动……
此外,近年来该镇还积极探索乡贤管理新机制,以党建引领凝聚乡贤力量,每年春节、清明节等在外乡贤能人返乡之际,镇主要领导带头召开乡贤能人专题座谈会,展示家乡变化和建设成果,并收集意见、建议,不断激发广大乡贤助力家乡发展的热情。据统计,今年乡贤回归人数较上届增加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