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脏乱差”开刀,向“洁序美”转变
芳庄提前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考”
■记者 林晓
12月7日,2018年度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结果出炉,我市芳庄乡成功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这意味着今年该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就。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芳庄乡将“造纸文化”“竹编文化”“先贤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建成区建设中,以小城镇整治为契机,通过寻找民间艺人、挖掘乡土能人,打造节点景观小品、打造美丽庭院,建设家门口的“小花园”,延续本土风貌,彰显特色小镇风情;依托现有的人文旅游资源禀赋,成功实现奇云大漂流、东元六连碓景区、双溪寨漂流、黄金坳古村落等项目的提质升级……今年以来,芳庄乡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建成了以山村休闲旅游与运动康养为特色的健康小镇。
就地取“材” 提升“颜值”和内涵
近日,芳庄乡集镇区内的一幢老建筑物旁的捣臼、石磨等老物件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大家纷纷围观拍照。在山坑村老街,古民居的沿街立面修补和粉刷后“旧貌换新颜”,一幢幢具有清末民国初风情的建筑很吸引游人的眼球,不少人拿起手机拍照合影。
实际上,这里改造的老房子不少曾破旧不堪。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该乡以“小而精”为整治理念,就地取材,采用溪中的鹅卵石、山上的毛竹、家里的老旧物件等元素,利用空心砖、手工竹篮、竹筛及竹筒等,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小花园”,彰显当地风貌。截至目前,该乡成功打造十几处美丽庭院以及20多处节点、转角景观。
就地取材打造景观小品,因地制宜凸显当地特色,是芳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亮点。芳庄历史文化特色浓厚,2017年至今,该乡东元村先后荣获省文保单位、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A级景区村庄等称号,黄金坳村荣获省历史文化村落称号,山坑村历史悠久,老街更是面粉、豆腐、索面等传统行业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街上全木质古民居众多。
该乡提升区域的“宜游”品质,在规划中打下山村休闲旅游的烙印。比如,以瓯湖线、沿溪大道两侧为整治重点,结合纸乡文化特色,采取以鹅黄底、小青砖、仿古镂空窗为元素实施立面改造,并对沿线“赤膊墙”进行改造和美化。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有效地改善了集镇区瓯湖线的整体形象,同时优化道路两侧空间布局,创造全新的视觉空间感受。目前,该乡已经完成外立面改造20000多平方米,安装仿古镂空防护窗300多个,粉刷“赤膊墙”8000多平方米。同时,该乡厚植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路径,打造出一个整洁、有序、亮丽的宜居宜业新乡镇。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该乡着力布局旅游公厕、党建公园、文化礼堂、街角景观小品等,集镇区内古民房采取保护原貌、辅以小品的原则,赋予其新的历史内涵,凸显人文气质。同时,修缮山坑村天放亭、龙厓亭等节点景观,以休闲促发展,全力提升小城镇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
“软硬”兼施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芳庄这个曾经落后的西部山区,现在的“颜值”既有古韵又有新意。走过绿意盎然的大树、绿竹,前方是长约1.5公里的乡村公路及新建的800米绿道,与瓯湖线、中心路一起架构起支撑芳庄全域旅游的路网新格局。
如今,芳庄乡全域旅游的“打开方式”有很多:可以沿着绿道漫步,领略山林幽静,还可以骑自行车把整个山区看遍。该乡已完成山坑村水毁工程修复、三十二溪生态保护工程、周湾村防洪堤工程,完成叶山村等9个村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新建停车场4个,新增停车位130多个,新增绿化面积约1020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同时,该乡还改造提升垃圾中转站1处,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31个,新增可分类垃圾桶700多个,新建垃圾分类兑换超市1个,垃圾减量化处理中心1座,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市连续2个月名列第一。
环境面貌“硬件”改善了,“软件”也要跟上去。该乡累计投入628万元,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市场化运行,建立包括道路、溪流河道、公厕等在内的一体化环卫作业体系,实行全域保洁机制,乡主干道实行12小时保洁,道路清扫保洁率达95%,垃圾清运率98%,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落实临街住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以“卫生整治、乡村秩序、营造氛围”为主要内容的卫生整治行动。
现在,村民的绿化和环保意识更强了,卫生习惯也与以前大有不同。
“拔钉”治乱 打造环境整治样本
芳庄乡主要道路两侧范围内的乱搭建、乱堆放、乱种植、乱吊挂等违法违规行为被集中整治,环境面貌更清爽、有序。这是该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
沿着瓯湖线往芳庄方向行进,一直到达中心街,沿线一带曾是“蓝色屋面”(彩钢房)危旧房的“重灾区”。“蓝色屋面”建筑成了违法建筑的重要源头,存在安全隐患。今年以来,该乡加强对危旧房管控和治理力度,坚决遏制现行违建行为。截至11月底,累计拆除违建29处,拆除面积8224平方米,其中重点区域处置率达100%,拆除“蓝色屋面”60多处,有效巩固了“无违建乡”创建成果。
眼下,该乡全面整治瓯湖线、沿溪大道、中心街等3条主次干道跨街入户飞线,清理背街小巷的“空中蜘蛛网”,并规范整理集镇区沿街杆线,除了拆除多余杆路、废线、吊线,实现同一道路两侧杆路共杆建设,同时规范捆扎同一吊线上的缆线,做到光缆、电缆吊挂整齐有序,采用“多箱合一”技术对入户线进行统一整治。
治理“线乱拉”其实只是今年该乡打赢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攻坚战中的一项内容。截至目前,芳庄已累计投入200万元左右,完成了线路“上改下”3.8公里(其中地埋管线3.2公里)、架空线缆梳理52.41公里及入户线整治278户,成为我市“线乱拉”整治的样本。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该乡还实行常态化治理“低散乱”,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习惯。该乡以“四无”整治、家庭小作坊整治为抓手,强势推进“低散乱”块状行业治理。同时,对集镇区群众反映强烈、整改不到位、违章搭建的“低散乱”块状行业问题企业,进行“点对点”式摸底调查和整治,制订整治目标和方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截至目前,该乡已全部完成今年“低散乱”整治任务。
随着芳庄乡重点推进“线乱拉”、“房乱建”、“低散乱”整治进度,原本凌乱的现象慢慢消失,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观。与此同时,该乡还开展整治“车乱开”“道乱占”“摊乱摆”等专项行动。
今年以来,芳庄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形成了集镇区“互联网+治理”,构建沟通快捷、处理及时、运作高效的“四个平台”智能指挥系统;全面推进“两站两员”建设,设置交通管理站1个、村级交通安全劝导站9个,配备交通管理员6人,交通安全协管员18人,新增4个监控、抓拍点,进一步完善乡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针对车辆“道乱占”行为,该乡开展整治“道乱占”执法行动30多次,共整治乱占道杂物堆放25处、废弃物占道10处、占道晾晒31处,拆除违章广告牌十几处。
该乡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治理“摊乱摆”行为,加强对主次干道巡查力度,坚决取缔乱摆摊、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定期开展全域范围的出租房、农家乐、小卖部等场所的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督查,消除消防、卫生等安全隐患。
“推磨式”治理 全员发动开展全域整治
今年以来,芳庄乡多次组织环境整治专项攻坚行动,全方位、多层次发动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热心村民开展各类环境整治行动,引导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该乡对主干道、背街小巷等环境卫生薄弱区域进行“推磨式”大范围整治,重点针对卫生死角、陈年垃圾、露天旱厕、背街小巷等开展专项整治,确保不留死角。
如今,走在芳庄中心街上,许多当地老居民对道路环境的变化竖起大拇指:“想不到主干道经过改造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垃圾也不见了,走到路上,看起来真是清爽!”
中心街面貌焕然一新是该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乡累计清理垃圾1000多吨、卫生死角300多处,消除“四害”孳生地50多处,拆除露天旱厕31座,新建卫生公厕1个、“口袋公园”2个,设置禁止家禽散养标牌标识30多处,并在重点场所安装捕蝇笼、毒饵站。通过持续性整治,乡容乡貌有了根本改观,群众卫生清洁意识有了显著提高。2017年,该乡荣获“浙江省卫生乡镇”称号,今年已通过国家级卫生乡的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