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综合改革,释放“振兴活力”
践行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思想
谱写瑞安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记者 苏盈盈 通讯员 吴振彩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指明了前进方向。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习总书记“三位一体经济合作”思想,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引领,率温州之先启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实现基层治理四个平台23个乡镇(街道)全覆盖,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领导联系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制度,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2022年)》、《瑞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等20余个政策文本,编制了《瑞安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瑞安市推进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规划》等10余个规划,初步形成了瑞安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三位一体”结出累累硕果
在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工人们忙着将蔬菜瓜果整理、装车,“绿印象”品牌蔬菜销往全国30余个市场及高端超市,年销售额超2500万元,最近更是登上了“雪龙号”第35次南极考察队的科考船。一路走来,该合作社在习近平“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思想的指引下,结出了累累硕果。
“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建设是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留下的“命题作文”。我市率全省之先开展综合试点,12年来,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综合性农村合作组织“瑞安农协”、全国第一家财险农村保险互助社“兴民互助社”、全国第一家县级农信担保公司“瑞安农保”,构建起“市级农合联+乡镇农合联+产业联盟”的服务组织体系。2017年,“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全国发展“三位一体”合作、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现场会在瑞召开。2018年9月,“习近平‘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思想和瑞安实践研讨会”在瑞召开。10月,中组部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县处级专题研究班在瑞举办。
“三权分置”盘活闲置农房
“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改革为农民解决了“出本钱”、“学技术”、“卖产品”三大问题。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后,我市又率温州之先启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盘活大量闲置农房和宅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今年7月,我市率温州之先启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等“1+10”政策文本,挂牌成立市农村产权服务中心。8月17日,颁发全国首批农房(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证书。
在北麂乡立公村,当地计划利用闲置的石头房,通过使用权的流转,将整村开发建设为“中国北麂一带一路国际渔村文旅小镇”,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变农房为资本,将有效激活农房价值,拓宽融资渠道,有力支持农民创业和乡村振兴建设。
“四步走”明确实施路径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基础,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
我市将如何因地制宜做好乡村振兴文章、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瑞安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给出了答案:四步走!
到2020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广大农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农村产业大融合、大发展,乡村环境大提升。
到2035年,乡村振兴目标基本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到2050年,乡村振兴目标高水平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实现。
十大行动勾勒美丽画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将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要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盘棋”。我市科学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九个主题项目发展规划(湖岭慢享小镇、芳庄奇云大漂流、林川七彩童话小镇、陶山农旅文创风情带、马屿 “三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区、曹村中国耕读第一镇、高楼水上慢城、平阳坑世界非遗小镇、桐浦瑞枫线美丽田园),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建立一、三、五年项目库,第一批共涉及全市8个乡镇(街道)共276个项目,其中2018年共70个项目。
瑞安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2018年重点任务予以明确,“十大行动”内容如下:
1.实施规划引领行动
加强规划引领和示范带动。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乡村振兴规划目录清单管理和定期评估制度。创建乡村振兴项目库。
2.实施产业提升行动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吸引20亿元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盘活闲置农房120幢以上。制订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瑞安清明早”茶叶产业联盟做大做强。
加快农业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巩固和提标改造1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制订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年)。完成湖岭镇鹿木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建设。
推进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建成1家农业科技研发中心。规模以上主体全面纳入追溯平台并开展合格证管理,农产品质量监测抽检合格率保持98%以上。制订瑞安市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建成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体验中心10个以上。
3.实施主体培育行动
推进“三百强龙”培育计划。制订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实施意见,新增温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以上。开展现有农民合作社整合规范提升,培育社员规模50户以上的规范化农民合作社30家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0家以上。
4.实施全域美村行动
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农业节水行动,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建设美丽河道5条,综合整治山塘3座。科学推进农村河道淤泥无害化处理。实施海洋生态建设计划,整治修复海岸线2公里,实施增殖放流5500万尾(粒),建设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加快曹村全域景观化建设。高标准建成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年新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10个、A级景区村20个、美丽乡村标杆乡镇1个以上,建成美丽庭院100户以上。
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农村厕所基本达标。完善农污治理设施运维城乡一体化和“一把扫帚”环卫管理体制。新增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40个。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提升50公里以上。加快建设中塘河景观休闲绿道。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提升人口4万人,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农村供水水质综合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5.实施特色田园行动
全面推进美丽田园建设。改造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用房300个以上。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设施,回收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20吨以上,清理田间生产垃圾500吨以上。
打造五大田园综合体。编制完成天井垟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并启动江桥配套服务区建设,争取申报上级项目。启动金潮港、南滨、滨海、潘岱-桐浦等田园综合体前期工作。
6.实施精准增收行动
加大异地搬迁投入力度。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120人以上。推进对实行腾空防控的农村“五类特殊”D级危房的拆、改、建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目标。
实施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个百分点以上,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全面“消薄”成果,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全省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 6个百分点。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反弹防滑机制。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年内要实现发展项目全覆盖。
7.实施改革兴农行动
深化“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供销“三位一体”合作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项目。完善乡镇(街道)农合联决策议事规则,落实办事机构,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推进乡镇(街道)农合联实体化运作。加快组建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设立农民合作基金。在全市推进“三位一体”示范社创建。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率达90%以上。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实质运行。
深化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全市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并确保全国试点领先。
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全面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机制。
深化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探索生态化、集约化用海新模式和养殖海域资源资产化管理等改革。
8.实施乡村善治行动
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总结推广乡村治理好经验、好做法,创建善治示范村168个以上。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全科网格治理能力。全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宗教渗透活动打击力度。完善人民调解机制,确保村级矛盾纠纷化解率90%以上。
9.实施民生保障行动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标准化食堂覆盖率100%。低收入农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资助实现全覆盖。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将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老人,依申请纳入特困供养范围。推进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改革。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医疗服务“双下沉、两提高”工程,加强乡村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技术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温州市级卫生村覆盖率达50%,温州市级卫生乡镇覆盖率达100%。
10.实施乡风文明行动
积极构建新时代农村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文明村镇评选活动,新增农村星级文明户1500户以上。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打造农村宣传教化新阵地,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26家。
配套政策激发强劲动能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我市通过健全组织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明确目标任务,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搭起“四梁八柱”。
我市高质量制定配套政策,除《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外,还制定出台《瑞安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瑞安市乡村振兴项目管理办法》、《瑞安市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瑞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2018年瑞安市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办法》等20余个政策文本,从产业帮扶、要素保障、机制完善等多角度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健全政策保障体系,集聚更多资源要素激发乡村振兴强劲动能。”市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我市成立市、乡镇(街道)、村三级领导小组,建立市领导联系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制度。市领导分别领衔7个专项工作组,领办9项重点工作,联系19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协调解决跨辖区、跨部门重大项目及重大事项;与属地乡镇、街道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将乡村振兴、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纳入“十大责任捆绑攻坚行动”,对资本下乡、消薄防滑等39个责任捆绑项目,全部量化任务目标进度,增加动态督考权重,层层落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