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省级小城市培育,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弘扬悠久历史文化……
建设生态宜居多彩时尚新马屿
■记者 黄丽云/文 陈立波/图
名山耸立于外,江河交织于内,境西蛇龟两山,形鞍得名马屿。
马屿,既是历史上“五县通衢”的水陆交通重地,又是现在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新星,是全国文明镇、国家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近年来,马屿实现跨越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产业发展迅速,文化繁荣、生态环境方面也愈加宜居和美。
马屿这匹“骏马”,正在进行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沿322国道行至马屿镇境内,远远就看见入口处竖立着写有“马屿”两个大字的雕塑,雕塑上刻着视力表,映衬着马屿“眼镜之乡”的美名;雕塑周围的景观小品,绿意中融合新意。该处是马屿镇的东入口,醒目的地标给过往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屿——眼镜——马屿”,是这个小城市的名片。
沿着国道继续前进,桩基密布、高楼林立、错落有致的小城市形象映入眼前,这是马屿镇着力打造的品质“新城”,占地1000亩的跃马新区将生态宜居贯彻到底。
“新城”里建有跃马中心绿轴,该工程位于跃马大道西侧。该地块占地面积2.9公顷,长约691米,宽约50米,总投资约2000万元,包括建设慢行步道、景观小品、配植绿化、生态公厕、休闲广场、廊道等。这里将成为满足马屿镇人民休闲需要、提升镇区的整体形象,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的场所。
“新城”里建有综合文化中心,该项目总投资约4700万元,总建筑面积6682.64平方米,总用地面积4176.65平方米,计划2019年年底竣工。据悉,建设马屿镇综合文化中心旨在解决马屿镇综合文化建设问题,改善马屿镇文化发展条件,加快马屿镇小城市建设。
“新城”里还建有为我市西部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功能最完善的道路运输枢纽中心——马屿客运中心站和总投资近2亿元的瑞安市马屿镇实验小学。
另外,马屿金马国际、时代望府等项目的落地,也让马屿镇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全新的马屿给人的惊喜远不止这些。马屿在主镇区构建“五纵四横”骨干路网,城镇污水处理厂、水厂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实施1.1亿元的截污纳管二期和集镇供水工程。翻开马屿“小城市”培育规划图,马屿城市广场、城市商业综合体、体育场馆等跃然纸上。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全过程质量监控做好温州“菜园子”,打造精品蔬菜高端品牌提升价值,用净菜直销打开全国市场,以“周菜”预订精确瞄准客户……靠着“四轮驱动”优势,万科农业以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基底,依托梅屿常年蔬菜基地,让本地绿色蔬菜价值最大化,带动农民致富。今年十月,梅屿的“净菜”登上雪龙号,随“雪龙号”出征南极,为科考队员服务。这也是马屿践行“三位一体”新型农民合作样本给出的答卷。
据了解,“三位一体”瑞安的主要试验田在马屿。这里建成了全省连片面积最大的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温州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梅屿蔬菜生产基地,全国“三位一体”现场会、全省“农业两区”现场会的观摩点均在马屿。
近年来马屿镇一直在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今年完成水稻播种面积13176.4亩,亩产1200斤;试点建设马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正在创建“机器换人”示范镇;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295万元。
“放下镰刀拿起剪刀”,最早的马屿眼镜就是从用剪刀磨镜片起步的,逐步走访世界。据了解,马屿有2万多人的在外眼镜销售大军,全年销售额超百亿元,占全国销售份额的70%以上。
对于马屿来说,眼镜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需要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质量品牌,也需要企业抱团聚力,资源集聚,实现产业的整体提升。而马屿·时代创业园暨浙江(瑞安)眼镜光学创意提升服务平台很好地发挥了这个作用。据了解,创业园总占地约207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总投资10.5亿元。
近年来,马屿致力于提升工商业发展活力。眼镜、食品机械等传统产业与新材料应用、洁具、箱包等新兴产业齐头并进,1-10月份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完成增加值2.14亿元。
此外,马屿把旅游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来抓。马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圣井山是浙南道教名山,每年游客20多万,千亩杜鹃花被评为浙江省最美赏花胜地。青云谷具有得天独厚自然山水景观。江桥、石洋、河溪等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
2019年,马屿镇将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的契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大大南全域旅游项目,高标准谋划翔凤线、陶马线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办好多彩马屿文化旅游节和江桥荷花旅游节,并做到多点开花。
文化繁荣生态和美
在马屿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礼堂——江桥村文化礼堂。今年4月份,全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温州召开,江桥村文化礼堂以其突出的建设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江桥村文化礼堂以“至美乡村·乐在江桥”为主题,由乐见民风、乐业安居、乐闻村史、乐享山水四大板块组成,内设浙江省首家实体化时间银行——百姓志愿服务驿站、百姓书房、百姓健身房、百姓健康驿站等百姓系列场馆。
据悉,马屿镇已建文化礼堂33个。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充分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功能,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人们内心向往、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
在党建方面,马屿镇做得非常扎实。今年以来,马屿镇以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为突破口,构建了“1+3+X”党群服务体系。其中,1是指主阵地马屿大厦,3是指分别位于马北村、小微园、为农服务中心的分阵地,X则是指特色服务站点。该体系串联村民中心阵地,通过“问题+需求”原则,精准搭脉群众需求,形成了全域覆盖、共建共赢的党建共同体。其中,在团群改革方面,以政府资源结合群团社团特色项目清单,打造“大马屿”的共享平台,做好中心的运营管理,在各中心招募专职人员从事中心运营维护的基础上,整合群团组织、社团组织、社会专业人才资源,探索打造专业性高、针对性强的品牌服务项目加入“党群中心活动项目共享库”,如“红色列车·助力乡村振兴”“清风沐屿·廉政书法比赛”“多彩马屿·国学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主题,作为各党群服务中心的基本服务。
另外,为高标准落实真爱严管驻村干部“二十条”,确保驻村干部主要精力在村,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发挥积极作用,马屿镇创新实施“三制法”,即“导师带徒制”、“驻村清单制”、“优先提拔制”,全方位全方面引导驻村干部成为党建工作攻坚力量。马屿镇还大力开展优秀年轻大学生村社干部培养计划,共选任40名优秀返乡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有效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破解村干部“双带”能力不强,后继乏人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周末,漫步马屿天井垟景观绿道,眼前天蓝水清、白鹭飞舞,三五垂钓者闲坐河边一边赏景一边钓鱼……更可喜的是,这片曾经省内有名的涝区,经过“五水共治”,成为浙南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实现涝区到粮仓的华丽变身。
道路通了、河水清了、村庄美了……如今,不管在马屿集镇区域还是偏远村庄,处处可见美丽景象,时时感受发展变化。我市首个全国文明镇、国家级生态镇,是对美丽马屿建设的最好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