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富农民、改善人居美环境、文明新风润乡野
曹村:万亩田园上铺展乡村振兴多彩版图
■记者 苏盈盈 通讯员 沈超凡
天井垟万亩良田上,成片的稻田花海引来无数游客赏花拍照,成了当前的“网红打卡点”;建设中的田园综合体,田园滨水游憩道、田园观光木栈道、田园大眼睛(观景平台)等一应俱全;村庄里,一排排沿街民房立面风格统一,一条条沥青道路干净整洁,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迎面而来……
这些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景致,正是曹村镇打造各具特色又互为融合的生态富民乡村振兴示范带所激活的一池池春水。
在乡村振兴的主赛道上,该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积极谋划,狠抓落实,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以乡村旅游、生态宜居为突破口,在天井垟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描绘一幅农民富、村庄美、产业兴的乡村振兴多彩版图。
产业兴旺
撑起乡村振兴“脊梁”
在天井垟万亩良田间,一座现代化建筑吸引眼球,它是艾米乡村振兴展厅。
今年9月,曹村镇成功引入全国知名智慧稻田共享平台“艾米会”,与深圳艾米特色生态小镇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曹村艾米田园综合体项目合作协议,由旗下子公司瑞安市曹村艾米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米公司”)负责建设,以生态水稻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国家级生态农业科技特色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项目,带动20亿元社会资本下乡。
“生态农业企业先行出成效,农民搭车入股齐致富。”艾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重要招商引资项目,艾米田园综合体项目主营农业生产、开发、农旅文化拓展等相关业务,培养农村专业人才,支持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带动18个村共5000个农户增收。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合作社参股模式,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振兴曹村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支撑是关键。曹村镇拥有天井垟万亩良田,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田格局;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金融等方式,借鉴东岙村莲子种植基地经过景观改造带动打响莲子、索面等本土品牌的成功经验,今年在丁凤、上都、女岙等村,新建葡萄沟、黑晶杨梅、樱花苗木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下一步,将在东岙村新建集特色农产品展示、莲子加工、索面晒场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电商,以“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
生态宜居
助推美丽乡村升级
“这儿以前是成排的违建,接下来将新建一个美丽庭院。”曹东村村委会主任林孝存指着村里一处拆后空地说,这两排房屋中间本来有16米宽的空间,村民搭建的附属房和棚屋占用了消防通道,安全隐患大,且影响镇容镇貌。前段时间,镇里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拆除违建。“刚开始村民们不理解,经过动员,明白‘生命通道’的重要性,再加上大家镇里在发展旅游,需要提升镇区面貌,也认可了。”
小城镇有大梦想——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小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曹村镇开启了一场在山水间作画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拆除违建腾出发展空间,清理沉积多年的乱堆乱放,道路白改黑,电线上改下……该镇鼓足干劲,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助推整治工作驶入“快车道”。
如今的曹村集镇,经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一番“梳洗”,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已成功通过国家级卫生镇、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评估工作。
近年来,该镇立足生态禀赋,深挖文化基因,系统谋划、全力推进“全域景观化”建设,以治理农业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联动推进垃圾分类、农村治污、美丽厕所三大革命,以创建国家级卫生镇为抓手,打好小城镇综合整治、五水共治等组合拳,不仅治好天井垟的“涝”症,还变涝区为景区,打造出以天井垟美丽河道为轴,串联18个“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多元文化村,建设彰显田园风貌、延续乡村肌理、体现农耕文化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文明乡风
润泽乡村振兴“良田”
“这座文化礼堂是我们村迎接客人的会客厅,是全市文化礼堂的‘标杆’;也是乡村振兴的展示厅。在这里,我们将全方位展示东岙的耕读文化历史,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在东岙文化礼堂前,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先寅自豪地介绍。文化礼堂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两位乡贤各捐资50万元,有村民免费让出了自家的自留地,还有人自愿加入工程监督小组。
据了解,东岙文化礼堂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1423平方米。中心礼堂可容纳三四百人,平时可在这里举行文艺演出,碰到村里的红白喜事、清明酒,也都可在这里举行,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个别人家自己摆阔气、攀比造成的不良影响,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此外,还用来举办乡村振兴等主题培训活动,配合学生研学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等。
文明从脚下起步,创建从基层做起。曹村镇通过建设文化礼堂、推行移风易俗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民间习俗、家风家训,引导文明新风。通过推行垃圾分类、美丽庭院评比、绿化村购户养,营造人人参与,全员发力,共同维护的氛围。同时结合文明村创建做好道德模范、十星文明户等评选工作促进乡风文明,做好曹村梦想慈善基金奖优、助学、敬老、奖孝、励勇慈善项目。推进5个善治村建设,创成各级文明村15个、占全镇总村数的85%,民主法治村创成率达100%,“学曹绛家训”通过进支部、进农户等六进活动,营造了五治融合的文明新乡风。
体系治理
护航乡村振兴前行
翻开东岙村“清廉村居”创建工作台账,村“两委”成员签订的廉洁从政承诺书、“五不”承诺书、村干部廉洁档案等资料归类有序。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中,治理体系建设贯穿始终,是基石,是保障。只有治理体系完善了,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领头雁带得好不好,路径对不对,关系到整群雁飞行的整体水平,要想风清气正,班子必须带头清廉。”曹村镇纪委负责人说,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建设项目多,为明确村干部职责,规范权力运行,该镇出台《曹村镇村级权力清单37条》,制定权力流程图,要求村干部严格对照权力流程图“按单操作”。
千年耕读育鸿儒,一池青莲养正气。曹村镇作为瑞安市“清廉村居”建设试点镇,今年4月在东岙村开展“清廉村居”试点工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五廉工程建设为抓手,通过派驻“清廉村居”建设指导员、成立重点工程监督小组、建立“指尖三务”微信公众号等举措,成功打造干部清廉、民风淳朴、干群和谐的“荷美东岙”,如今,全镇各村居已全面实施“清廉村居”建设。
近年来,该镇深入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推动全员驻村,并在每周二、周四开展驻村干部走村入户活动。建设全科网格员队伍,推进全四个平台建设,培育壮大“民安救援队”、“爱心义工队”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群众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党建引领
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由专业的旅游公司参与开发旅游项目,18个村抱团入股,改变‘单打独斗’的模式,村民可以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许南村党支部书记虞瑞川说。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目的。为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曹村镇搭桥牵线,促成瑞安市中青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与全镇1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资成立“瑞安市乡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曹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开发管理,打造东岙莲清园、南拳武术文化园和学生社会实践学校等基地,形成集田园光观、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国学教育、非遗制作等内容为一体的环天井垟研学旅行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村企抱团促发展、农民增收齐致富的重要法宝。
乡村振兴要全面发力,甩掉传统套路,拓展新鲜思路,至关重要。“村企合作是双方共赢的方式,不仅为企业减少了土地流转、政策处理等后顾之忧,而且可以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曹村镇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谋划并启动镇级抱团项目2个,完工1个,推进1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中青旅成立旅游公司,共同打造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为今后集体经济增收撬动发展引擎。今年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达20万元以上,4个村收入超百万元。
党建引领,全民共建共享成了曹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风尚。该镇积极创建“诗画田园”党建示范带,覆盖六分之五的行政村,新建和改建办公楼超60%,成为温州唯一一个“最美村办公楼”全覆盖乡镇。创新推出党员信任票、村民代表党小组制度,淘汰不合格村干部15名,在外能人回归较上届增加5倍。积极探索示范试点村引带、能人捐建、乡村自建等全民共建的方式,改善村庄环境,建立“支部吹号、党员报到”制度,通过“1+18+N”手把手帮带方式,形成支书带头、党员挑担、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曹村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五部曲”
曹村镇认真贯彻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全省大花园建设和温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精神,按照“产镇人”融合发展的理念,实施曹村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五部曲”(即一个目标、两大引领、三个融合、四大要素、五个振兴),打造了荷美东岙、回味丁凤、梅龙文武等八大亮点项目。
“围绕一个目标”
曹村融合发展示范带,依托山、水、田园的生态基底,以及进士、农耕、花灯、武术、乡贤、民族、民俗等文化底蕴,坚持山水人文相融,致力于打造可品读、有温度、留得住乡愁的中国耕读第一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
“强化两大引领”
一是“红色党建”引领,打造荷美东岙、团结丁凤、平安大板桥等系列党建示范点。二是强化“三位一体”改革引领,在传统供销合作的基础上,创新农旅合作社、农业电商合作社等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推动三个融合”
三产深度融合(一产、二产、三产),以农产品种植为内核、农产品加工为引擎、农旅产业为延伸,打造1+2+3产业循环联动的现代产业集群。
三生有机融合(生产、生态、生活),联动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村一线”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现盆景变风景、田园变景区,打造“田园+体验集成”的特色旅游空间。
三代需求融合(上一代、下一代、年轻一代),围绕“上一代的康养”需求,建设康养中心等项目;围绕“下一代的教育”需求,建设天井垟研学环线、梅龙书院、丁凤学生农事体验基地等项目;围绕“年轻一代的休闲”需求,建设花灯文旅、田园农旅等项目。
“集聚四大要素”
以“三权分置”改革集聚土地要素,以政策精准扶持集聚财政资金,以龙头项目盯引集聚市场资本,以乡贤众筹模式集聚社会力量,推动资本进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
“实践五个振兴”
打造“荷美东岙”乡村组织振兴样板。东岙是全市首个以党日活动为主题打造的红色阵地,建成莲清园清廉文化教育基地,是清廉瑞安“六清工程”的基层典范;建成东岙文化礼堂建设,通过“建管用育”筑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
打造“艾米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样板。依托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采取农村经济合作社参股模式,打造集稻田文创、研学中心、智慧生产、康体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稻田项目。
打造“智慧农创”乡村人才振兴样板。联合艾米公司和为农服务中心,打造集合智慧农业大数据、新型农民培训基地等功能的智慧农创园,推动青年回乡、科技下乡。
打造“梅龙文武”乡村文化振兴样板。融合武术文化、进士文化、花灯文化,沿梅龙溪建设梅龙书院、梅龙花灯街、南拳武术文化园等项目。
打造“垟心田园”乡村生态振兴样板。大力实施美丽田园建设行动,推行田长制,在垟心岛建设田园迷宫、田园综合体服务中心、农业观光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