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瑞安交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双脚丈量到日行千里
年,交通畅行让生活更美好

    从双脚丈量到日行千里

    年,交通畅行让生活更美好

    城乡距离不断缩小

    农村公路为乡村振兴筑坦途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修通了,车辆进出便捷,客流往来频繁,货物吞吐方便,土地才能盘活,产业才能集聚,老百姓的钱包才能够鼓起来。

    然而,40年前的瑞安农村有真正意义上的公路吗?答案是——没有。

    “那个年代,能通行的大多是砂石路、泥泞小道,人们出行基本靠双脚。去趟县城就是‘出远门’,路上还要备干粮,有的村民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进城。”今年57岁的胡兰碎是陶山人,如今已在市区安家。回忆起40年前老家的交通状况,她不无感慨地说,那时候修建一条宽敞、平坦的公路是所有老百姓共同的梦想。

    崎岖化平坦,曲径变通衢。2003年以来,我市开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举全市之力,建设康庄路,兴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热潮。目前,我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增加至1718公里,乡镇公路通达率100%,其中2003年至2007年期间建成的通村康庄公路650公里以上。

    公路通,百业兴。近年来,瑞安市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通过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让村民走出去,让产业“走进来”,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乡村振兴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桂峰地处我市西部山区,交通不便。上世纪80年代,瑞枫公路湖岭段建成,成为通往桂峰的唯一通道。经历几十年的风吹水毁,道路受损严重,影响当地群众安全出行,也给华侨回乡探亲访友造成不便。

    今年7月底,全长42.4公里、总投资7106万的湖岭潮基至桂峰美丽公路项目全面完工,昔日的盘山公路变成连通瑞安、青田和文成3个县(市)的美丽乡村路,惠及沿线61个村5.6万群众。

    “路面加宽后,大巴也可以开进来了,这将促进桂峰片区发展,极大地带动当地旅游业。”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提升后的瑞枫公路,有效串联沿线5A级温泉开发、绿道、黄林古村、金鸡山风景区、板寮革命纪念馆等旅游项目与资源,成为湖岭“美丽走廊”,极大地助推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瑞安江北新引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这是“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瑞安城乡距离不断缩小,以农村公路县乡道为主干、村道为枝蔓,挖掘当地农村经济产业、风景旅游及人文历史资源,打造出了一条条连接城乡的美丽经济陆路交通走廊。

    从偏僻乡野到现代城市

    高速路网带动交通发展大飞跃

    高速路网见证了瑞安交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瑞安从偏僻乡野到现代城市的飞跃。

    20多年前,李先生从瑞安市区到温州市区要一个多小时,要是遇到堵车,往往要花费半天时间。2002年底,G15沈海高速甬台温瑞安段建成通车,李先生去温州市区只要半小时。他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G15沈海高速甬台温瑞安段建成通车,结束了瑞安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极大改善了瑞安至温州市区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交通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交通负荷日趋增大,设计日流量2.5万辆次的G15沈海高速甬台温瑞安段已经达到日均流量7万辆次,而只有两车道的三都岭隧道更是瓶颈路段。

    而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了极大改善。今年2月1日中午12时,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正式开通运营。在温州市区上班的马屿人刘先生体验了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表示,高速公路路面宽敞,开车视野开阔,隧道里灯光明亮,交通标志和道路标线提示清晰,“最关键的是,上下班时间避开了三都岭隧道,上下班一路通畅,时间大大缩短”。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瑞安正提速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龙丽温高速公路两大高速公路建设,打造浙南综合交通枢纽中心。

    截至今年10月底,龙丽温高速瑞安段已完成投资13.98亿元,占年度投资的86.8%,完成路基工程84.04%,完成桥梁工程81.37%,完成隧道工程89.22%;甬台温高速复线灵昆至阁巷段项目完成投资11.85亿元,占年度投资的91.1%,完成路基工程91.2%,桥梁工程94%。

    以建设互联互通之城为目标,瑞安正着力打造“三纵一横”的环形高速公路网络。此外,阁巷枢纽预留互通、瑞苍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三个规划中的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将来,南北的市域铁路S2线建成后,瑞安还将主动融入温州都市区。

    从“双脚丈量”到抬腿上车

    城乡交通圈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瑞安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公交车源自1991年。当年,市公交公司成立运行,郑银聚作为第一批公交司机,一直工作至今。

    据郑银聚回忆,当时新筹建的市公交公司从市运输公司抽调了2辆大客车,又购置了6辆“北仑港”牌19座的新中巴客车,他和同事特地奔赴宁波,将首批新车接回来。这8辆车也是我市首批公交车。

    当年11月,市公交公司开通南门至莘塍、环城线等3条公交线路,填补了瑞安城市公共交通的空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城乡公交已成为老百姓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

    “城市道路更宽敞了,公交站牌更完善了,这些年城市公交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公交司机陈师傅说。

    近年来,我市公共交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投币和刷卡两种传统方式外,用手机扫码乘公交车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只需要打开微信或支付宝,获取乘车码后往公交车刷卡器上一扫,“滴”的一声,车费就支付成功了;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亮相,可以清晰地显示公交线路信息、运营时间、车辆到达所需的时间和公里数,以及公益广告、天气、时间等信息……

    目前,我市共有36条公交线路和410台公交车。其中市区公交17条218辆,城乡公交共15条153辆,塘下镇公交共4条39辆公交车,城乡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达15%。

    公交通到家门口,大幅缩短了群众的出行时间。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月,我市启动了“建制村客车村村通”工程,涉及4个乡镇33个建制村,打通山区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砂砾路,到直通家门口、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从昔日多次换乘交通工具,半天时间也未必能从家赶到瑞安市区,如今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城乡交通圈从“三小时”缩短成“半小时”,瑞安人关于“行”的美好生活如一幅画卷慢慢开启……

    [记者手记]

    改革开放40年,瑞安人出行实现了从“双脚丈量”到日行千里的巨大变化。交通巨变的背后是勤劳智慧、设法谋变的交通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追求和努力。

    成环联网,打造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建成飞云江五桥及接线工程,实现瑞安中心主城区互通互联;“七纵三横”,构筑“外快”市域路网骨架;提速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龙丽温高速公路建设,打造浙南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轻轨”对接,主动融入温州都市区……

    如今,瑞安的大交通建设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张力,成为瑞安拉开城市框架、推进城乡统筹、增加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

    相信未来的瑞安人,出行将更加便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瑞安交通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经信之窗
   第00005版:远望角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年,交通畅行让生活更美好
瑞安日报 瑞安交通 00002 年,交通畅行让生活更美好 2018-12-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