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之弦别放松
■管舒勤
一年来,本报刊发了十几篇反诈骗报道,曝光的行骗方式五花八门:冒充领导加QQ要求转账,恐吓你“涉嫌洗黑钱”、赶紧将钱打到“安全账户”,还有“淘宝退款”、“机票改签”、“刷单返利”、“网上贷款”、购买保健品骗局……有人觉得,这些花招也太老套了吧。可就是这样的老套路,仍然“套”住了不少市民,损失巨大。
是因为信息不够畅通?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各种渠道应有尽有,哪怕你是个“宅人”,应该也能获得一些相关内容;是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很傻很天真?从见诸媒体的报道来看,上当者不乏学历颇高之人。究其受骗者的心理,不外乎两点:轻易相信“陌生人”,没想过诈骗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老想着能“一夜暴富”,给点甜头就上钩。
双节将至,和家人朋友聚会的时候,不妨聊聊反诈骗的话题,互相提个醒。尤其是老人,多给他们讲讲常见的骗局。如果你是新居民,更要绷紧这根弦,捂紧钱包,千万别让一年到头的辛苦钱“送”给骗子当年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