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立德树人
一场走心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记者 欧苗苗 通讯员 吴向东 陈维龙
“2013年以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身兴趣,积极影响前端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日前,市教育局一相关负责人说。
走心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第一口甘甜。近3年来,全市30多所学校参加了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温州唯一一家
获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
监测优秀组织单位
10月2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文,授予瑞安市教育局“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温州市唯一,我省仅6个县(市、区)获此殊荣,我市教育局继2016年之后再次摘获该荣誉称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什么是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国务院教育督导办近日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从2015年起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这被大家形象地称为“中国PISA”。
本次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2018年春季的四、八年级学生,相关学校校长,相关年级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监测内容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四、八年级数学学业质量、体育与健康状况以及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等相关影响因素、校长和教师网络问卷填答等。
监测抽取了我市12所样本小学8所样本初中,共600名学生及相关教师(含校长)参加此次监测。
据了解,该监测于2018年3月中旬开始,5月底结束。为了保证2018年“国测”工作顺利开展,我市专门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局督导科牵头,多部门协作联动的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视导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模拟演练。
中小学项目评价改革
不同方式带来不同成效
“我们所认为的学业质量是学生在不同课程领域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程度和状态,在认知、情感、技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该负责人说。
据悉,我市关于初中学业质量评价指标模型设计的论文相继获温州市一等奖、浙江省一等奖。此外,省级评价论文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浙江省共有一等奖12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8篇),获奖篇数与质量远高于省平均水平。
[案例一]
塘下实验小学:
构建“七彩阳光”德育评价体系
农村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起点较低,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等都是学校首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何采用阳光评价机制来激励学生“多彩成长”?围绕这个中心,塘下实验小学在一路摸索与思考中开发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德育校本课程,形成运动与健康、人文与艺术、实践与创新、自主与发展四大德育课程,以“七彩阳光少年”为目标,构建“七彩阳光”理念的德育评价体系。学校推行的“阳光德育”正是激励与唤醒的教育,他们俯下身来,用孩子的视角与他们“对话”。
每位一年级新生在开学初跨入校园,就开启了一段为期六年以色彩心理为设计理念的“通关升级”的阳光之旅。赤、橙、黄、绿、青、蓝、紫,这7种颜色分别代表礼仪、健体、崇学、环保、才艺、书香、求新7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个体在校内外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学生集满10张单项彩色卡后可兑换奖章,每学期末再根据奖章数评选单项“阳光少年”,若干学期的努力之后,集齐七枚勋章,便可评上“七彩阳光少年”,用“玩”的方式构建起一个良好、系统的评价机制。就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不仅收获了自信,也收获了努力过程中被肯定的喜悦。
[案例二]
阳光小学:定位“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阳光小学地处中心城区,原属城乡结合部,于2015年改制为教育局直属学校。在课改减负的背景下,学校努力创立科学评价体系,打破顶层设计,建设软硬设施,加强数据分析、提效体系构建。通过改进后的“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全面解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9月,《瑞安市教育局关于表彰2017学年瑞安市教育教学质量奖学校的通知》发布,瑞安主城区7所小学获奖,阳光小学是其中之一。
近两年来,阳光小学学业质量迅速提升。2016学年毕业班质量达到全市中上水平。2017学年跃居全市前15%行列,毕业班质量检测总平均分达359.24分,其中4名学生进入全市前100名。
质量提升的背后,是阳光小学全体教师付出的不懈努力。
对教学,每一个教师都全力以赴;对学生,每一个都不能落下。对毕业班进行的教学调研,学校发现了学科不均衡、差异分化大、个别学科基础差等问题,便加强了对所有学科后进生的提升工作。尤其是在其他学科保留原班级的基础上,对数学学科按照学生的学科基础重新编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来教学,突出后20%学生的提升。老师们无偿开展补差工作,每天早早来校,轮流夯实后进生知识点,教师书吧墙壁上的便利贴,记录了成长的历程与辛勤的汗水。
一方面基于学校课程设置,重视教育质量、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拟定并改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进行一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让家长整体了解这一学年孩子的体能变化情况,并结合自评、校评、家长评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较客观宏观地定位孩子的品行素养,助力家长亲子教育与学校的德育。
温润学生艺术素养
音体美一个不能少
艺术是最好的心灵教育,体育是最好的精神培养。我市不少学校一起爱体育、爱运动、爱篮球,培养属于孩子们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体艺类教育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为何而落后。”该负责人介绍,以前很多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学生在课中有一点闪失,单调教材教法,一个纸球投一堂课,一根跳绳跳一堂课。甚至个别学校体育教师每年都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内容来教学,显然这与新课改要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极不相符。
此外,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您认为体育学习评价是否需要改革”的问卷调查中,91.8%的教师认为体育学习评价需要改革。
2016年,市教育局扩大8所试点校,在试点校发行《瑞安市小学体育学业评价方案(试行稿)》,进行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的检验。2016年11月,课题成果喜获温州市一等奖。
在众多中小学中,红旗实验小学女篮省赛吸引了众多家长和教师的目光,阳光般的篮球操,带动了孩子快乐成长。
红旗实验小学叶星老师首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十年间追“球”的经历。他带领的红旗实验小学女子篮球队走出低谷、走出“千年瑞安老二”,于去年先后获得温州市篮球赛冠军和浙江省篮球赛冠军。在比赛现场,该校篮球队凭借精湛的技巧、扎实的基本功和默契的团队配合及坚韧的拼搏精神,一路过关斩将。此外,今年8月他带领篮球队获得全国篮球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队员们个个都好似女汉子,她们说:“篮球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我们将一直享受篮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成长路上的回忆,即使我们是女生,即使我们即将踏入另一个学校,但会永远怀念这段时光。”
除了体育,不少学校在音乐、美术等综合学科学业上也不断创新方式。
几年来,外国语学校十分重视体艺工作,学校小学部共开设21门拓展性课程,24位教师参与拓展课程的开发、设计与教学,每一位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艺。体育方面主要是跳绳和武术操。现在每位小学生都能在跳绳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并且都能会一套武术健身操;艺术方面则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