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乡村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村,那么美

    曹村,那么美

    文 | 张秀玲

    走过村庄无数,能让我多次想去而每次都有惊喜的,或许就是曹村了。

    初识曹村,缘于灯会。十多年前,同学在那边支教,元宵节时带我们去赏灯会。一路上,汽车在阡陌交通中飞驰,开阔的原野让生于农村混迹于城市的我竟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一直在《红楼梦》里品味、在电视元宵节晚会上领略的流光溢彩的灯会,那晚在曹村有了眼见为实的感受,传统灯会的留风遗韵竟然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僻远乡村延续800多年,经岁月的打磨,沉淀成曹村的文化标志,这实在让我有些惊讶。

    处江湖之远的曹村可不能小觑,从朋友口中得知,曹村很文化,曾号称“中华进士第一村”,历史上进士82人,在南宋,读书人金榜题名到了鼎盛时期。

    我的学校在七八年前曾特设了西部班,就是为瑞安西部山区一带学生专设几个班级。那时我担任西部班的班主任,而我有个习惯,喜欢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境。有一些学生是曹村或者在曹村附近的。我开着自备车常常在曹村路道穿梭,或者去其他村庄时经过曹村,沿路广袤的田野铺展在眼前时,我激动得鼻酸。殊不知,那时的城市在膨胀,高楼大厦在茁壮成长,田野被鲸吞蚕食,这里竟然还有一方田园。学生一届届,我也一次次来,有时只有一两位学生,我还是不厌其烦驱车来一趟,与其说敬业,不若说自己更贪恋沿途的田园风光。

    缘分不仅局限在人和人之间,就是人和物之间,冥冥中也会安排一些因缘让你不断接触和了解。两三年前吧,天井垟在我一位文友的微信朋友圈传播。天井垟,被誉为瓯越粮仓,这名称让我怔忡的同时不禁有些疑惑。一提起粮仓,似乎都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跟我们沿海开放城市似乎并无关系。但是那些图片不会撒谎。而我的血液里就自带乡村气息,图片上金灿灿的一片,常常招引着我。但稻田丰收季节不是我家访的时间,也不是旅游景点,所以一直不能目睹它的丰盛。

    一直到今年才有机缘。经当地朋友指点,我找到了那片稻田。一进去,就看到“文都武乡 瓯越粮仓”标牌。实至名归,金灿灿的稻田,在明媚阳光下,犹如一幅油画。素来喜欢黄色的梵高,如果身临其境,肯定在画布上泼洒大桶的黄色颜料,那种炫耀赫然的黄色,淋漓尽致传达秋天的浓烈。小时候乃至到大学,我一直跟着长辈从事稻田农活。见到稻田,犹如故友重逢。目光抚摸着稻谷的长势,田埂杂草,还有水渠,熟悉而又陌生。我一直沿着稻田边的阡陌小路漫步,浸染在稻谷香气里,重温熟稔的稻香,唤醒潜藏身上的农村情结。看着有些稻田出现一片秕谷,便咨询路边农民,久远的稻田知识开始复苏。现场正看到现代收割机,这让当年一直用人工打稻机的我又是一阵惊喜。

    也就是那个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带着家里的几位小学生又一次来到天井垟,唯恐不让他们和稻田来个零距离的接触就是犯了一个重大的错失。当小孩子看到稻田时,惊喜不啻于我的初见。或许他们只在书本的插画中看到,或者压根不知道,总之看到成片的稻田,就一路狂奔。就在那时,在我的指点下,他们认识了稻田、收割机以及稻谷,也区分了秕谷和稻谷。8岁的侄儿说了一句,我们吃饭的米就是这个稻谷变成的吗?

    这回,距离上次看稻田才一个月,我又一次来到曹村,为的是和格桑花来个美丽的邂逅。想不到曹村犹如书本,常读常新。农舍依然和田野客气为邻,而以垟心岛为中心,有了一条显目的绿道,衔着河流,挨着花草,蜿蜒到河道尽头。沿路种满了格桑花、向日葵,把一派小桥流水人家映照得诗情画意。置身其中,看远山,眸近水,赏花草,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人在画中游。

    出来时,看到白墙黑檐的标牌右侧题着一首诗,“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这是南宋时曹村的政治家、爱国诗人曹豳的诗作,据说是我市惟一入选《千家诗》的作品。诗作呈现的是几百年乡村的自然风光,而今的曹村,竟然一直默默经营着诗作的意境。

    村庄犹如美女,如果仅靠姿色,很快黯然失色,唯有修炼内涵的人,才会美得持久。曹村亦然。如果仅仅是万亩稻田,仅仅是小桥流水,势必很快淹没在众多类似的美丽乡村中;而有了灯会的繁衍,有了崇耕尚读的根脉延续,才可以长久扎根于历史的长河中。同样,如果曹村就靠久远的历史文化存活,只能活在故事中;而今的曹村,“浙江书法村”在曹村挂牌,“温州宣传思想工作比学赶超”走进曹村,让自然和文化联袂,让历史和当今共同维护,把“耕读第一村”营造得名副其实。

    我的朋友圈每每更新曹村信息时,很多人都好奇打听此地坐落何处,而我总是一句慷慨豪爽回复,来吧,我带你去。

    谁叫曹村那么美呢!

    [短评]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关全面小康的底色和成色,是乡村振兴的标志。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广大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

    近年来,瑞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指引,以“产、村、人”融合为路径,立足瑞安依山而建、伴水而居的生态特色,充分挖掘“千年古县”的遗传基因,发挥农村“三位一体”起始地的产业优势,凝心聚力走活乡村振兴发展大棋局;各乡镇(街道)、村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是一路“狂奔”,同心同向共绘美好画卷。

    如今,瑞安乡村振兴的进程正在有序推进,一幅幅青绿其外、人文其里的写意田园山水画,正在瑞安的版图上徐徐展开,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村庄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 (金晓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生活周刊
   第00002版:乡村美
   第00003版:新生活
   第00004版:智创仙降
曹村,那么美
瑞安日报 乡村美 00002 曹村,那么美 2018-12-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