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发生网络通讯诈骗案件2300起
3000余万元进了骗子腰包
请多双慧眼,远离陷阱
■记者 钱枫枫 通讯员 夏春培
近年来,我市网络通讯诈骗活动猖獗。记者昨从市反诈联席办了解到,2018年,我市发生网络通讯诈骗案件2300起,比2017年上升5%左右,受害人被骗金额达3000余万元。
据分析,我市网络通讯诈骗案件的发案类型主要集中在四大类,案发率超六成,其中“网购退款”诈骗案件占23.43%,“网络贷款”诈骗占17%,“刷单兼职”诈骗占13.22%,“网购虚拟物品”诈骗占9.96%。
据民警介绍,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的一段时间,都是诈骗案的高发期。在此,我们来回顾一下2018年四大类诈骗案件,由民警深度剖析诈骗手段,请大家提高防范意识。
[“网购退款”诈骗]
案例:
2018年9月22日,市民李某报案称:“淘宝客服”来电称其购买的衣服甲醛超标,要召回并给予赔款,且能详细讲出订单情况。李某信以为真,按对方提示走流程,先后进入自己的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进行操作。后来,对方谎称李某信用贷款所得是其公司退款,要求其退回多转的部分款项,李某照做。几天后,李某收到了要求还贷的短信,才发现被骗,损失共38000元。
剖析:
此类案件多为骗子冒充网店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产品有质量问题,要为受害人办理退款为由,诱骗受害人通过微信“微粒贷”、支付宝“借呗”、趣店、安逸花等软件申请信用贷款,让受害人误以为贷款是骗子所述的退款,进而实施诈骗。
注意:
如果网店客服称产品质量有问题要退款,需加支付宝、微信好友的,多为诈骗。在网络上购物时要从官方网站、正规渠道购物,理性退货,不要轻信“低价”购物网站及多倍金额退款。
[“网络贷款”诈骗]
案例:
2018年9月10日,市民章某报案称:一个昵称为“客服中心”的QQ号联系他,称可以提供贷款服务,需要他填写表格。章某填完后拍照发给对方。对方称贷款需要交易流水,从其银行卡中刷走15000元。随后又称流水不够,章某按照对方要求,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对方银行卡先后转账4000元、3000元、2980元。但对方还是推脱不放款,后又将章某拉黑。最终,章某共计被骗约25000元。
剖析:
此类案件一般过程是:受害人用微信加网贷业务员,申请办理贷款业务,被要求交“保证金”“总额5%的点费”“还款保证金”“包装费”“解冻费”等,却未收到贷款。受害人QQ添加贷款客服后,则被要求交易流水通过银行卡、微信、QQ等方式进行转账,因而被骗。
注意:
如果你的手机收到某些短信,就要提高警觉性,比如冒充银行提高信用额度的网站链接,接到贷款电话中提到交纳保证金、信用金、刷流水、需要验证码等,这些都是诈骗。如果你需要贷款,请向正规银行申请,不要轻信网络上的网贷业务员。
[“刷单兼职”诈骗]
案例:
2018年11月25日,市民张某报案称:收到淘宝兼职刷单的广告短信,加了“招聘客服”的QQ,谈妥条件后开始刷单,第一笔刷单后,立即收到了本金和工资。接着对方发来第二、第三单任务,并称刷完一起付款。张某通过支付宝刷对方发来的链接,付款9800元后,对方一直以正在申请退款为由拒绝付款。张某迟迟收不到退款,才知上当受骗。
剖析:
此类案件主要作案手法是,承诺兼职刷单后给予丰厚报酬,然后让受害人交纳手续费、保证金或让受害人连刷几单后,就消失了。
注意:
网上求职或兼职,如果让你先掏钱再赚钱,那都是假的,是诈骗。招聘时,如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等,基本上都是诈骗。此外,网络刷单是非法行为,求职者一定要谨慎,以防被骗。
[“网购虚拟物品”诈骗]
案例:
2018年3月1日,市民李某报案称:在闲鱼交易平台上寄售游戏账号后,有人加了他的QQ要求交易。不久,李某的QQ邮箱收到自称是“闲鱼官方”的邮件,他加了邮件里提供的客服微信。“客服”称,发货需要交纳商品保障费780元,李某转账后,对方再次要求交纳其他费用。李某方察觉自己被骗。
剖析:
此类案件高发与手游流行有关,中小学生受害人占比较大。骗子谎称买卖游戏装备、账号,收到钱后,受害人就联系不上对方了。
注意:
网友特别是放假在家的学生,应该理性玩网络游戏,在购买虚拟物品时,应通过官方网站购买,在网络虚拟世界使用QQ、微信、陌陌等聊天工具结交朋友时,应当小心谨慎,注意甄别对方身份及真实用意,如果提到转账,一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