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立常态化关爱联盟
三十六万志愿者守护五千多名留守儿童
本报讯(首席记者 夏盈瑜)一连下了多日的春雨停了,温暖的阳光照在山区小学——湖岭镇小的操场上。昨日下午,科普大篷车、流动少年宫驶进这里,留守儿童期待的“常态化关爱联盟”也驶进这里。
当日,瑞安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项行动在湖岭镇中心小学举行。现场成立首批4个亲青帮·留守儿童志愿管护中心,建起我市首个留守儿童常态化关爱联盟(如下图)。
据团市委副书记曾海英介绍,根据教育部门统计,我市现有5219名留守儿童。当前,关爱留守儿童力量不足,且举措大多停留在物质资助上,缺乏更重要的精神慰藉。关爱留守儿童,是个系统工程,亟待合力守护。我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队伍,有36万人之多,不乏心理、法律等专业人士。从宏观层面建立留守儿童常态化关爱机制,将各界的力量整合起来,进行系统梳理,发挥各自所长,“一方留守,八方支援”。
当日成立的亲青帮·留守儿童志愿管护中心,采用的是“学校、志愿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三方结对合作的机制。有家庭教育经验的教师志愿者或爱心企业家,可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留守儿童常态化关爱联盟,将留守儿童分片区统筹安排,各部门、镇街各司其职,选派成长守护者作为日常活动联系人,与志愿组织、企业家对接,确保留守儿童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陪伴,让他们的心灵不再孤寂。
“以前,学校有需求找不到公益组织,公益组织热心肠,不一定能对接到学校的真正需求。”成为一名“关爱联盟的成员”,黑眼睛公益发展中心的梁锋很自豪。他说,有了联盟大平台,各方不再单打独斗,避免资源浪费,能更好地为留守儿童及家庭服务。
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常态化、接力式服务,才能够让留守儿童的春天更加灿烂。湖岭镇小校长杜志洲高兴地说:“我们已经将留守学生实际需求罗列清单,如心理咨询、贫困帮扶,陪伴交流等,结对的志愿组织及青企协小组承诺‘定期来’。”
“加入了关爱联盟,我们都是留守儿童成长守护者。”曾海英说,守护者们要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年度计划,履行职责,做好沟通联系,为留守儿童关爱联盟活动开展提供常态化联系机制。
记者在瑞安市留守儿童常态化关爱联盟服务清单上看到,不仅有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移动博物馆进乡村、流动少年宫等高大上的项目,也有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小学生生命教育、防走失等20余个小而温暖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对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