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发布4月健康提醒
谨防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
■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洪万胜
4月份春暖花开,正是市民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节,但是温差变化较大。近日,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根据历史监测资料和传染病流行规律,4月份是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人们在踏青赏绿时不能麻痹大意,要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
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
进入好发季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很多,常见的有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以及由病毒所致的感冒,还有风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等。专家提醒,近期学校和家庭应注意房间开窗通风;市民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幼托、学校加强晨检和健康观察。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据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3天至7天,急性起病,发热,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该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桌面等物品而传播。婴儿会通过与成人接触(成人感染大多无症状)受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牢记三字歌: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托幼机构及小学等要注意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此外,若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此外,春季天气多变,也是过敏性疾病的多发期。春季过敏性疾病主要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紫癜等,这些疾病与春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粉有关系,其中有些花粉可致特异性体质过敏。
预防过敏性疾病措施主要有室内保持清洁卫生,注意通风并保持一定湿度;对于冬季闲置的衣物,在穿用前务必晾晒和清洗,减少螨虫叮咬及螨过敏的发生;花粉过敏者应少去花草茂盛的地方。
被动物抓咬后及时打疫苗
4月份,不少动物进入发情期,性情狂躁,攻击性增强,猫、狗等动物伤人的事件相对增多,使狂犬病发病的潜在危险性增大。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被猫、狗等动物抓、咬受伤后,需尽早规范处理伤口,对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有重要意义。受伤后,应立即清洗伤口,有条件的用20%浓度的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因为肥皂水含有碱性,碱对狂犬病毒有破坏作用。如果没有肥皂水,也可以直接用清水冲洗伤口。建议就近到犬伤门诊进行伤口处理,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狂犬疫苗。
万一打过疫苗后又被猫、狗等抓伤,还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吗?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果再次被抓伤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
警惕误食毒蘑菇
每年4月份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往年媒体也多次报道过市民自行采摘、煮食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市民如果曾自行采摘蘑菇煮食,食用后很快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就要高度怀疑是否毒蘑菇中毒。中毒者应立刻饮用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采取催吐措施,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
普通市民如何预防蘑菇中毒呢?专家提醒,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做:一是最好不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由于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形态特征差异很小,很容易混淆,家长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让孩子自行采摘并生食野生蘑菇;二是市民不要到流动商贩处购买新鲜或干野蘑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