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要免费才有人做
■夏盈瑜
前日下乡,看到一辆小汽车陷在乡道的土坑里,车主向来往的路人求助,大家都伸出了热忱的双手,有的还主动停车在路边,下车来帮忙。事后,小汽车车主一一向大家致谢,施助者带着愉快的心情继续忙各自的事。
当时突发奇想,如果求助者告诉路人,帮忙推车可获得20元报酬,事情会变得怎样?我估计一旦提出这样的条件,很少有人愿意帮忙,难保还会遭到一些人的白眼:“我没有时间,你用20元去雇别人吧!”
拿钱让人帮忙,不见得有人愿意帮,有些事情要免费才有人做。
如今,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市场里,一个是社会市场,一个是货币市场。市场不同,规则不同。对社会市场的行为,即使没有报酬,人们也乐于帮忙,因为觉得有道德、精神意义上的价值。如果把这些行为引入货币市场进行“定价”,会让人不悦,甚至产生厌恶、抵触情绪。
当然,对于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应该答谢。比起给钱,换成小礼物会让施助者更开心。因为礼物的意义不是对他们善行义举进行“定价”,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感激和褒扬。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见义勇为或做了其他有爱心有意义的事后,周围群众的掌声、受助者送的锦旗、政府的表彰、报纸刊登版面表扬等精神方面的奖励,比金钱奖励更让他们开心。多年后,他们可能还会拿出来给子孙后代看,回忆中面带笑容和留恋,这就是精神上的褒奖。
所以,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不能也无法“定价”的。金钱未必可以解决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