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让生活更美好
■潘勤勇
6月1日,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温州主会场活动在我市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举行,汇聚了57个非遗项目参与,200余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
作为一项文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代代相传下来的珍贵文化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流行文化的冲击,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将它们作为某种高级文化符号束之高阁。眼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失去了“粉丝”而存在消亡的危险。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始终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准。
我市作为东瓯古邑,自三国建县以来,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瑞安自古崇文尚义,百工昌盛,鼓词、木活字印刷术、蓝夹缬印染、米塑、竹编等技艺绵延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之所以经久不衰,归根结底是因为推陈出新,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有根植群众的沃土中,非遗才能拥有无限的活力,才能代代相传下去。
让非遗贴近群众,政府是主导。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化进程和乡村振兴中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品牌建设,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如规划建设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游览区,以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为核心,融合当地民俗、人文遗迹、自然环境等打造综合文化旅游平台;又如依托国内首个由非遗传承人创办的采成蓝夹缬博物馆,推动蓝夹缬技艺转变为可亲可用的文创衍生品,蓝夹缬商品公园路店也已正式开门营业。
“传承”是一份责任,更是一门学问。今后,我市将结合城市亮点区块建设——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致力打造非遗活态传承产业综合体,采用“文化+商业+休闲”模式,让蓝夹缬印染、旗袍制作、传统艾条等非遗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接轨现代元素,把公园路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互动体验、创业创新于一体的街区,为瑞安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