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榕树谭
上一版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石门洞天 享如秋凉意

    观石门洞天 享如秋凉意

    ■郑育友

    何年霹震惊,

    云散苍崖裂。

    直上泻银河,

    万古流不竭。

    这是唐代诗圣李白游青田石门洞观赏石门飞瀑时,题的《石门洞》一诗,其诗大气磅礴地吟诵了“石门飞瀑”壮观景色。青田石门洞是我国“三十六洞天”之一,位于括苍西南隅支脉,距著名侨乡青田县城三十余公里。传说是晋代永嘉(今温州)太守谢灵运穿屐着履来游,自此石门洞才有“一派从天下,曾经李白看”之声誉。由于声名远播,这天然洞府引人注目。故此,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来游,兴致勃勃常题诗撰文吟颂,赞叹不已。

    6月30日,笔者偕妻携小孙女慕名而驱车去青田石门洞景区游览。当车行至高市高速公路桥下停定,我们一行三人出来,向南岸举目远眺,只见江对岸两座巨大的岩峰(鼓、旗两山)如刀砍斧劈,相峙而立。司机说:“对面就是人称东吴第一胜的石‘门洞’。”乘渡船离岸,横渡瓯江。江面宽阔,江水浩淼,清澈见底;骄阳照射在江面上,波光鳞鳞,江风清凉习习。

    渡船在石门洞边靠岸后,上岸站洞口放眼往里看,只见树木葱茏,绿荫如盖,极为优美,使人顿觉心情舒畅。 走过细软的沙滩,司机边走边介绍洞内风光,那岩峰下绿树掩映着的小亭是“问津亭’,再往前走,便是“石门街巷”。 过街巷前行,好比走入桃花源,眼前可开阔啦,一派田园风光。“迎春桥”前,溪水分为“松溪”与“鹤溪”二源。沿鹤溪溯水而上,便是我们迫不及待要观赏的石门飞瀑!啊,好壮观呐! 观看飞瀑时,我不禁想起刘基出山后 ,挥笔写下:“巉崖峭壁使人惊,百斗长空抛水晶。六月不辞飞霜寒,三冬还有怒雷鸣。”这首石门飞瀑的诗,确实写得一点不虚夸。她汇集了群山中百涧之水,从高达 112.5米的吊崖竣壁中呐喊飞奔而下。我们坐在石门飞瀑前的嶙峋怪石上,抬望眼,那飞瀑正在对面。听其声,犹如春雷滚滚,天风狂啸;观其势,似龙虎下山,奔腾咆哮,猛扑潭中,涌起堆堆白雪,冒出缕缕烟雾,随山风吹得游客寒意森然;那水面上跳跃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好像万点金鳞,景象壮观。再顺鹅卵小径而前行,但见四山环抱,树木葱茏,绿竹拱秀之中,深藏着一颗碧绿的明珠,深水之下是积银潭,呈椭圆形,直径300余米左右,深约10米。潭水如“竹叶青”(白酒) 一样浓郁,掬起来饮一口,令人心醉。潭水随着习习凉风,水面轻轻摇晃,泛起粼粼的绿色波光;潭边还有三五成群、五颜六色的田鱼,自由地游弋。潭边建有“泻银桥”与“观瀑亭” 等建筑物,有“木鱼岩”及“弄月池” 等绝妙的自然景色。

    时值盛夏,酷热难耐。来此旅游、避暑的游客,无不感到“六月不辞飞霜寒,一潭烟雾夏如秋”之感!怪不得连南戏之祖高则诚游罢石门洞后,也吟下脍炙人口的《石门山》一诗:

    舣舟悬砭入苍扉,

    满地秋云冷湿衣。

    万古石门扃不合,

    半空瀑布雪常飞。

    猿收松子和烟落,

    鹤伴琴童带月归。

    独有谢公诗句好,

    至今山色纪余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榕树谭
观石门洞天 享如秋凉意
勿以善小而不为
享受登山
岁月如歌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04 观石门洞天 享如秋凉意 2019-7-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