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堡垒 建设的先锋
■冯具坚
肇平垟,隶属我市塘下镇,地处温瑞平原腹地,塘河西岸的九字河畔。自红星照耀着这片土地,红色基因就代代相传,成为浙南大地上坚强的革命堡垒,建设的先锋。
1924年,中国大地初露微曦。肇平垟和东区进步青年组织了宏文会,传播马克思主义。1926年,中共党员林去病在肇平垟成立农民协会,发展李英才、方铨等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7年2月27日成立了肇平垟党支部,这是我市最早的村党支部。从此,肇平垟革命斗争蓬勃开展起来,在浙南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肇平垟党支部成立不久,中国大革命失败,但肇平垟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扩大了党的组织,成立了团支部,继续开展斗争,袭警局、夺粮船、攻县城,发展成为极富战斗力的党组织。1930年1月30日至2月1日,中共中央特派员金贯真在肇平垟召开永嘉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即七县会议)。6月,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确定瑞安东区、肇平垟为浙南党开展军事斗争的重要地区。1937年,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率队来到肇平垟,将肇平垟支部扩大为东区中心支部。1939年,中共浙南特委机关迁入肇平垟。1941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机关也转移到肇平垟。肇平垟成为浙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成为浙南特委和党的华中局可靠的政治交通站。解放战争时期,肇平垟支部发展党组织,扩大青年团及农协会、妇协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游击队;开展“抗丁、抗粮、抗捐、抗税、抗训、抗内战”六抗运动;发动群众做军衣、军鞋支援部队;印发《浙南红报》,张贴革命标语,宣传党的政策。1949年5月9日,300多名民兵集中肇平垟,分三路进城,有力地配合了解放瑞安城的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肇平垟党支部继续发挥战斗保垒作用。1950年的土改试点工作,之后的镇反、抗美援朝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县的前列。
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村党支部首任书记李英才烈士之侄李贤隆接任村支书,他曾连续五届当选市人大代表。20余年间,他带领党员干部把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首先加强农业园区建设,投资15万元,修建1500米长三面光渠道,建设了1500米长的机耕路,率先推广优良品种,实施科学种田。同时,狠抓工业建设,上争项目,内征土地,外引资金,筑巢引凤。首先与温州制药厂合资创建温州制药厂滋补品分厂;投资40万元,创办瑞安市群英电工器材厂。随后,瑞安市电器二厂、海华仪表厂、新垟档圈厂、标准件厂、纸箱厂及汽摩配、塑料、纺织、漆包线厂等20多个厂家先后落地建成,目前已有三家企业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工业的起步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村集体聘请市规划局规划建设了村道路;筹资350万元,建起了“塘下镇二小”;投入20多万元搞了“菜篮子”工程;筹集30万元建起了村级菜市场,满足了群众生活文化的需求。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89年,肇平垟村“两委”筹资、发动群众捐资,先后达近200万元兴建了肇平垟革命纪念馆。如今占地9.6亩的纪念馆巍然屹立,已成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党的十八大后,肇平垟提速了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奋力开拓更为广阔前景的步伐,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新画卷。目前,投资近3000万元,两座12层、三座7层,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建成;投资2.2亿元,五幢各为30多层的安置房,已拔地而起,即将竣工落成。同时,更大规模的旧村改造规划也已提到议事日程。此外,一座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700万元,分上下两层标准化的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场内设施齐全,管理有序,彻底消除了村中最大的污染源。近期,肇平垟又与塘下镇合资600万元,打造一条长500米,宽32米环塘下镇的“环镇西路”过境肇平垟段的大道。
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大走访、大讨论、公开承诺等举措,促进村社的服务工作,引领村社全面融合发展,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村党支部为了做好融合发展文章,引导党员、村民、乡贤围绕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等主题进行议事,真正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村务管理决策的“参与者”,把工作做得更接地气。采取党员志愿服务,村居组织日常服务和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的“三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为骨干宣传、实施“五水共治”等活动;建立村民联防队,实行群防群治;对老人、贫困户进行年关送慰问、送温暖活动;组织专业人士开展爱心义诊、咨询,免费修理小家电,理发、配锁等公益活动,让群众切实体会到新村社新气象。
打造红色教育共享基地,激发党员“红色细胞”的新活力。肇平垟革命纪念馆为各地“不忘初心”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在这里,各级党组织、学校师生可以举行主题党日、团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高唱红歌,瞻仰革命者光辉业绩。纪念馆还轮流邀请各校学生到馆作义务接待、讲解工作,接受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村党支部积极以“礼堂+学堂”和“礼堂+舞台”的方式提升村文化礼堂的文化氛围。几年来,在文化礼堂开办了武术班、书法班、摄影班、越剧班。并以“我搭台来你唱戏”的方式,鼓励民间文艺爱好者与外地艺术团体登上文化礼堂献演。近年来,还举办了充满年味的“村晚”节目献给群众。文化礼堂已成为全民互动,百姓联欢,群众欢迎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