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了钱袋子暖了心窝子
乡村振兴,从“三位一体”到“三位”一体
■记者 张洵煜
7月16日至18日,“精神的力量·初心在身边”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我市,该活动是中央网信办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之一。采访团一行先后来到马屿、曹村、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等地,参观马屿为农服务中心、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艾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玉海楼、利济医学堂等,通过蹲点采访与集中采访,开展专题报道,展示“中国精神”在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从“三位一体”的探索,到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的浪潮,再到文化、旅游、体育巧妙结合的“三位”一体,我市的发展嬗变背后是乡村振兴这场东风的有力助推。我市的乡村振兴犹如一本书,常读常新,耐人寻味。
“三位一体”,编织田野新希望
盛夏时节,马屿镇为农服务中心里一片繁忙,有人选购邮乐农品馆里的农产品,有人购买农药化肥,有人咨询农信担保事宜。这番场景得益于我市农业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
我市这场改革源自13年前的一场试验。2006年1月,省委提出建立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为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两个月后,我市贯彻落实省委部署,在全国率先建立瑞安农村合作协会,开启了“三位一体”改革之路。
专业合作社是“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中最基础的单位,通过合作社这座桥梁,个体农户的力量凝聚成一股绳。在这条改革之路上,梅屿蔬菜合作社走在了前头。
“眼下,当季产品如蒲瓜、苦瓜等正在热销。”梅屿蔬菜合作社秘书长雷大锋最近忙个不停。他介绍,梅屿蔬菜合作社现有社员762户,涉及马屿、陶山、湖岭、仙降等4个镇(街),基地辐射面积7000多亩,带动农户4500余户,为社员提供生产资料供应、产品技术服务、产品统一销售等服务。
“2007年,我们建立工厂化育苗中心,统一联合育苗,使种子发芽率提高10%,成苗率提高15%,令每株育苗成本降低0.2元,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400元。”雷大锋自豪地说,目前,合作社内基本实现农业大棚全覆盖,为农户种植保收提供了保障。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吆喝声”传出深巷?梅屿蔬菜合作社帮农民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
2012年,由市供销联社牵头,马屿供销社参股,联合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核心社员组建了“瑞安市友联果蔬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形成“合作社+农户+基地”和“农企对接”“农市对接”“农超对接”等销售渠道。去年11月,梅屿蔬菜合作社生产的毛芋、番茄等近1万公斤蔬菜登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如小图);去年年初,合作社还成功进军中国香港市场……
另外,梅屿蔬菜合作社打通农业资金渠道,写就了“三位一体”体系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梅屿蔬菜合作社联合其它2家合作社,组建瑞安市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建立“互助资金+互助社+农户”的运行新模式。该互助社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自营业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4亿多元。
据统计,我市通过“三位一体”建设,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农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10.8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1.12亿元,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快提高,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从9439元增长到30455元。 (下转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