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镇场桥第二小学校长马春达:
从退役军人到“德育先锋”
■记者 陈丹丹
在学生眼里,他是细致入微的“好管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常常早出晚归,爱校如家;在教师眼里,他是教研路上的“带头人”,一次次新课改,一项项新措施,赋予学校新的生机……
他就是塘下镇场桥第二小学校长马春达。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完成了从军人到教师、再到校长的华丽转身,从教26年来,多次被评为瑞安市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无偿献血先进工作者。在他的带领下,场桥第二小学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精育良才 爱校如家
修缮校舍、开展课改教改、推出特色品牌活动……如今,对于校长这个角色,马春达已是驾轻就熟,每一件事做起来,总是雷厉风行。可谁曾想到,26年前,刚刚退役回乡的马春达,在教育工作面前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
“退役军人当教师比较少见,因为教师有较高的职业要求,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本功。”马春达介绍,退役后,他来到塘下镇鲍田小学担任数学教师,考虑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他勤加学习、勤勉工作,教学工作很快上手并渐入佳境。
2014年8月,因表现突出,马春达被调任为塘下镇场桥第二小学校长。当时,该校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马春达到任后,开始大刀阔斧修缮校舍。
在全校师生看来,马校长就是学校的“大管家”,五年如一日,即便是节假日,也常常能见到他在学校忙碌的身影,这里指指点点,那里修修改改。
在他的努力下,学校面貌有了质的飞跃:陈旧的墙面粉刷了,高大的综合楼建好了,光滑的水泥路面修好了,还铺设了道板,新建了篮球场,整理了操场、花坛,新建了塑胶跑道等。
德育为先 教学为重
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也是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自担任校长一职以来,马春达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厚德、崇文、尚美”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和教学两手抓。
以德育为先,该校打造“校长—分管副校长—大队部—班主任”的四级德育管理网络,以发放“厚德币”“崇文币”“尚美币”的激励方式,结合校文德少年评比活动,形成完善的学生评价制度,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评价的意识。
同时,马春达始终将教学质量视为是学校的生命线,积极投身于课改、教改,参加学科组教研活动,带头听课、评课。他还另辟蹊径,推出了一系列品牌特色活动:通过每日晨诵、课间广播播放经典国学音乐,每周一节诵读课、每月一节经典主题队课,带领学生品味经典诵读;成立小荷文学社,为学生提供书写经典的展示平台,并完成经典诵读教材自编工作,下半年将投入使用;创立“小蜗牛电视台”,记者在学生中选拔、素材在校园中寻找,打造学校重要的宣传阵地和文化窗口。
人物名片:马春达,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瑞安人,1970年12月出生,1989年3月入伍,1993年2月退役。现任瑞安市塘下镇场桥第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