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副主任陈家寿:
以军人的使命担当续写新篇章
■记者 陈丹丹
退役不褪色、一线显担当。当兵24年,他是常年驻守在高山海岛的海军雷达兵;转业来到瑞安,他为文明瑞安建设尽心竭力,用在部队锻造的军人精神践行新的使命,续写新的篇章。
陈家寿从部队转业后,先后就职于市审管办、市文明办,现任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副主任。从军营到地方,从国家守卫者到坚守岗位的建设者,不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全力发挥退伍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不畏艰难的意志,干一行、钻一行。
“创文”担子千斤重
他说“只要百姓受益就值得”
2015年7月,陈家寿调任原市文明办(现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副主任。当时正值我市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攻坚的起步年,市文明办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中坚力量,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这副千斤重担,陈家寿决定大干一场。
“‘创文’工作涉及的领域多、方面广,把每个指标都量化做细,各单位落实起来才更有效率,城区更文明有序,才是真正利民惠民,百姓才能受益。”秉持着这样一个简单纯粹的理念,在我市“创文”的1000多个日子里,他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全市各个角落,脚步遍及城区上百个学校、网吧、银行、窗口单位等测评点位,一大批严重影响创建工作的“卡脖子”问题被逐一攻克,一个个民生焦点被提上文明创建的日程表。
有一天上班途中,陈家寿过马路时观察到,机动车驾驶员的斑马线前“车让行人”意识非常淡薄,行人常常被呼啸而过的机动车吓得不敢过马路。回到单位后,他立刻召集工作人员研讨、制定方案。不久后,我市启动“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文明出行活动,打造了万松东路、罗阳大道、虹桥路、滨江大道等多条“礼让斑马线”样板路,选定15个示范路口,由全市温州级以上文明单位结对认领,开展文明劝导,并采取奖罚分明、刚柔并举的措施,联合交警部门及媒体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抓拍、曝光,对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的车主进行奖励。
如今,“礼让斑马线”在我市蔚然成风。陈家寿说,接下来计划将示范路口增加至30个,并逐步实现市区路口全覆盖。
挂着“袋子”搞创建
他说“军人的品质不能丢”
“军人的品质一辈子都不能丢!”陈家寿说,部队培养了他坚定的落实力和执行力,也赋予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份经历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2016年3月,他因病住院,治疗过程中需要在体外设置引流袋,将肺部积液引出。当时我市文明创建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他出院后顾不上医生的叮嘱,等不及体外引流袋移除就回到工作岗位。
治疗过程中,他需要长期服药。由于药物副作用大,陈家寿面色灰黑、身体虚弱,有时连走楼梯都需要不时停下来歇口气。在服药的9个月时间里,他始终保持军人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的优良作风,坚守在文明创建一线,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017年11月,我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温州地区首个获得该项殊荣的县级市。看着近年来瑞安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文明风尚持续向好,陈家寿说:“只要百姓受益,我再累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