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务工作者系列报道 ⑤
陈海云:
医者仁心传递赤诚援疆情
■记者 陈成成
在遥远的天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与温州心手相牵,那是温州对口援助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温州与拜城之间,横亘着4000多公里的山和水,从温州坐飞机到乌鲁木齐转阿克苏地区要8个半小时,再坐车到拜城还要2个小时。即便如此,一批又一批温州援疆干部、人才来到拜城,在天山脚下尽情挥洒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才情,高质量书写对口援疆工作的新时代答卷。
塘下场桥卫生院院长陈海云就是一位援疆干部。2018年8月,她被选派为我市第九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一年来,她在天山脚下接诊病人、开展学术讲座,过得非常充实。
支援边疆
从滨海城市来到戈壁沙漠
拜城县隶属于新疆阿克苏,位于天山中段南麓,海拔1200米左右,地理位置偏远,地质环境恶劣,医疗人才匮乏,对妇产科专家的需求最为迫切,因此妇产科专家援助时间也最长,为期一年半。
4000多公里的遥远距离,高原反应、气候差异、饮食不惯、语言不通的生活困难,不健全的医疗设备、不熟悉的医疗团队……援疆不是一件轻松事,陈海云却毫不犹豫地主动申请:“我愿意去。”
“援疆之前,我知道这里的生活条件与瑞安相比存在差异,但到了这里才切身体会到这种艰辛。”陈海云说,拜城县时而发生小地震,而且风沙特别大,她刚来的时候每天流鼻血,睡不着觉,天冷时温度一下子跌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对于在南方长大的她来说是个莫大的挑战。
除了自然条件,语言沟通也是一大障碍。陈海云说,该县90%以上居民是维吾尔族,与他们沟通十分困难,因此每名医生都配有一名翻译,以便看病、问诊和做手术。
种种困难没有吓到陈海云。她没有花时间去慢慢适应,“这里的医疗条件与群众的就医意识太落后了,我得抓紧时间尽最大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陈海云在拜城县人民医院开设特色专家门诊、更年期专家门诊,规范高危孕产妇管理流程和病历书写,培训指导盆底治疗仪操作。同时,她还每月定期在拜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开展业务指导,通过临床业务讲座、病例讨论、文献学习、专题讲座、技能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拜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诊疗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此外,陈海云发现当地缺少急救药品。作为两城之间的联系纽带,她积极与瑞安市人民医院对接,及时将温州华东医药公司维生素K1针1000支、异丙肾上腺素针400支、西地兰针300支运送到拜城县人民医院,解了燃眉之急。
学习先进做法
搭起两城交流平台
在拜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的时间长了,陈海云发现当地维吾尔族妇女保健意识差,往往病情严重甚至拖不下去了才来医院。同时,医院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陈海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既要加大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也要提升医院的管理理念。
她主动参与拜城县区域内医共体建设工作,协助制定十项中心管理制度,积极搭建温州市对口支援拜城县跨区域“1+X”医共体建设工作。同时,她把瑞安大医院妇产科的一些先进做法与经验带过来,在拜城推广,收效明显。
在陈海云的努力下,拜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有样学样”开办了孕产妇学校,每周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科普宣教,包括胎教、孕期营养与体重管理、孕期生活方式、孕期不适症状的缓解、孕期合并症及预防以及母乳喂养、新生儿保健等知识。陈海云说,相互接触多了,她和很多孕妈妈成了朋友,“维吾尔族同胞很热情,极其信任医生,每每看到她们平安生下孩子,我由衷地体会到医生这份职业的伟大”。
为了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陈海云积极参加拜城县人民医院定期组织的妇产科医生下乡巡诊,开展农村妇女保健知识宣传。一年来,她多次下乡为当地群众开展常规问诊、免费发放药品、健康问卷调查、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等,努力为拜城县老百姓的健康服务,提高其幸福指数。
医者仁心,初心不悔。在陈海云看来,援疆是一段难得的人生历练,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不仅让身体和生活环境经受了人生道路上最艰苦的考验,更学到了“挑战极限、尽善尽美”的敬业精神。
人物名片:陈海云,塘下镇场桥卫生院院长,妇产科副主任医师,2018年8月被选派为我市第九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援疆工作,其精湛的医术与高度的责任感广受好评,获评2018年度第二期温州援疆人才“创先争优积分管理”先进个人、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四比四创”实干奖先进个人等荣誉。